第422章 第一外贸公司(1 / 2)
“上千万?美元?”
在场几乎所有人都为这个惊人的数字愣了愣。
“枕头厂这次小曹同志准备订购上千万美元?”有人疑惑问道。
“不是。”
“不是?那是小曹同志的那些港府商人朋友要订购我们省的产品?”
“不是的,这次省里不是发现一处矿产,急需一批机械,小曹同志这边相同的机械要比小日子那边便宜将近一半,大家可以先看一下。”
董弘毅说着,把从曹建川那边带回来的资料从自己随身携带的公文包中拿了出来,一一的分发给了在场的所有人。
朱华荣问道:\小曹同志,这些车?\
“都是有售的。”
“我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这些车怎么交易?”
“朱局长想怎么交易?”
“想必小曹同志也知道,我们省在资源方面并没有占据优势,因此每年在出口创汇方面也就是勉强可以维持基本开支,省里很多大的项目如今也是举步维艰,所以我希望你可以贷款给我们。”
“朱局长,其实我帮你们想到了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哦?说说看。”
“如今的枕头厂,已经有点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不如在现有的基础上,变上一变?”
对此,朱华荣也没有客气直接问道:“怎么变?”
毕竟这个枕头厂是曹建川一手创建的,也是他在第一年创建的辉煌,如果说在场有谁能最了解枕头厂的话,那就只有曹建川了。
可没想到曹建川摇了摇头:“这个我暂时,我还没有想到。”
一旁的董弘毅和胡英哲却站了出来:“老领导,这段时间就枕头厂的事,我们俩研究了一段日子,也讨论了一些新思路,就不知道行不行?”
\说说看。\对于两人,朱华荣同样相信他们的水平。
“这是上次,我们和小曹同志交易后想到的……”董弘毅先点名了这个点子的出处,接着在说道:“上次的展销会朱局长应该也看见了,自从前年我们的枕头火了之后,其他的兄弟省会,就弄了不少的相同产品出来。”
“其中有竹枕,木枕,瓷枕,特别是瓷枕,艺术价值高,外国人都喜欢,我们压根就竞争不过他们,而竹枕,木枕又因为制作工艺简单,把价格压的很低。”
“这就造成了,上次我们参加的时候产品根本就卖不动,后来还是小曹同志念旧情,向我们厂采购了一批茶叶,这才让我们避免了在广交会上打个零蛋。”
“回来后,我和老胡两人痛定思痛想到了一个好的点子,一个依托小曹同志的好点子。”
“那就是把枕头厂转型,不做单一的产品,而是看我们能采购到什么样的产品,再和小曹同志联系,只要他要,那他就给外汇给我们,或者由他帮我们采购那些我们急需的物资,这样一来便宜,二也避免经过多道手脚,出现不必要的手续费,老领导您看这样行不行?”
“这……”朱华荣本想说不行的,可突然又想起了早前上面开会时,对曹建川回乡创业的政策,于是话锋一转:“这个……下午我向齐省长反映一下,看他怎么说。”
齐省长就是江古省负责经济的副省长,齐新知。
“谢谢老领导,那唐庆生他们怎么处理?”
“他们……哎,总归是我们的同志,偶尔犯点小错误,只要不严重的话……”
朱华荣考虑了一下,虽说他们的后台,站错了队,如今也在和自己争经贸局正局长的位置,可这样的小错误并不足以让他们有所损失,闹大了反而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