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我们不是有枪吗?(1 / 2)
曹建川顿了顿,这才说道:“首先,我们不是有枪吗?”
这个年月每个生产大队都有一定数量的民兵,也配备真枪实弹。
平常农闲的时候,也常常操练。
甚至有些女同胞们打枪,比男的还厉害。
王巧英就是这其中的一个代表,一百米匍匐射击,打遍全村无敌手。
曹建川准备引诱自己老丈人一家,拿枪把周围带着猛兽属性的动物全都斩尽杀绝,特别是老虎,免得再次出现前世的悲剧。
在这个年代,老虎是属于大害,是全国各地大规模灭虫运动的目标。
当时一度把它杀的几乎灭绝……
天夏的野生动物保护法是1988年开始实行的.
可是对于老虎这种猛兽,在1977年,天夏就有了明面上的禁令,禁止民间继续捕杀老虎。
曹建川暗自猜测,估计就是这个禁令,才让那只老虎逃过捕杀来到了阳双村。
这年头在阳双村这片地头上,大家是经常可以猎到野猪,野鸡,麂子,穿山甲之类的野生动物。
当然像什么竹鼠,蛇,之类的则更多。
曹建川的话刚一落音,在场的所有人全傻了。
他们也就提一下去路口抢(强行搬)一下尿素,没想到曹建川更狠,像是怕大家抢不到,竟然叫大家拿枪去抢!
这可是要造反的节奏啊!
“建川啊!就我们村这十来条枪,怕不怎么行吧?”
“怎么不行?山上最大的野猪估计也就三,四百斤,我们十来条枪,每人一枪下去它还能活?”
“什么?建川你说拿枪去打猎,不是让我们去抢物资?”
曹建川突然明白过来,是他们误会了自己的意思:“你们还真敢想……”
当下扶了扶自己的额头,谁知道不小心又扶在额头的大包上,让他又一阵阵的脑仁疼。
当下又恶狠狠的瞪了王兴雄一眼。
换来了王兴雄一个尴尬的笑容。
曹建川顺手揉了揉脑门的大包,无语道:“你们不会以为就你们这几把枪,能把尿素抢回来吧?”
周围传来了一阵尴尬的咳嗽声。
“建川就算我们上山去打猎,这能打的到多少野物?怕也不够大伙今年的口粮吧?”
“要是没其他办法,如果,真的发生这事,怕今年我们村怕是又要饿肚子。”
“这粮食产量上不去,交了公粮,我们还能剩下多少?”
“哎,这怎么办?”
大家已经种了这么多年的庄稼,哪里还会不明白一年下来有多少收成。
“没错,靠打猎那点猎物,想保证我们村吃,怕是很难,而且还要养猪。”
这年头养猪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反而还是个负担。。
大白猪,也就是英国大白猪,是1974年才传入天夏的,随后才慢慢推广到全国。
75年时,这种猪种还没传到阳双村来,此时阳双村养的还是天夏本地的黑猪,毛长难养,难长肉。
“要不今年我们就不养鱼了。”
“养那东西没多少收益,隔壁国营渔场,哪年不亏?每年养的那点鱼,发他们工资都够买他们养的三个那么多了。”
“养还是养的,要不就别那么尽心得了,多开点荒地出来种红薯那东西产量高,也能让大家伙吃饱肚子。”
“哎,我们要是像那些国营农场那样,不管产量多少,都旱涝保收发工资就好了。”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发表着自己的主意,也流露出自己的羡慕。
其实,养鱼这事养好了还是挺赚钱的。
云峰县市面上的鱼大概在五,六毛一斤左右。
而且还经常没有货。
特别是过年的时间段。
这些国营渔场的鱼,因为产量少的原因,每年压根就不够分。
每每到了鱼成熟的时候,整个县或者市里的单位都会找上这些渔场,农场收购鱼等一系列不用进行统一销售的肉食。
这家多少斤,那家多少斤的全买走。
为自己单位发福利,就没有这些鱼上市的机会,毕竟这个年代是真的缺肉。
也就是这个原因,在集市上,有时候鱼会经常超过这个价格,特别是过年过节的时候,常常会把鱼卖的和猪肉的价格,有的一拼……
“咳咳!”曹建川咳了咳,把众人的议论声又压了下去。
在他们安静后。
曹建川继续说道:“鱼是必须养的,不过,这次我们另外用种办法养!”
“什么办法?”
“网箱养鱼!”
“网箱养鱼?这是什么东西?”
“我们都没听过。”
“怎么养的?”
“这个……”曹建川一下也没想到详细怎么说,只能笼统的说了句:“就是用渔网,把鱼网住,养在河里。”
“这能行?这怕两下就死了吧?”
“这养河里和塘里有什么区别……”
就在大家还在议论纷纷的时候。
喇叭里传来了早上7点的报时声,提醒着大家要出工了。
在这个年代,大家不是一起床,就直接去田间地头。
而是,到了规定的时间,先去大队驻地,开个生产的动员会,喊上几句口号。
在仓库保管员那里领了劳动工具,大家排着队,心情好的时候还会一起唱着歌,走着整齐的队伍去到田间地头一起劳作。
王承柱在一旁的土墙上,敲了敲手里的旱烟杆,站了起来:“行了,今天暂时商量到这,先看看陆文德那边究竟是个什么情况,我们再合计合计,好了,大家去上工吧。”
说着,拍了拍裤子上的灰尘,带头向大队驻地带头走去。
其他人也只能带着乱七八糟的想法,跟在他身后向生产大队的驻地走去。
……
……
当时一个生产大队,包括的干部有大队长一人,副大队长1—2人,大队会计1人,妇女主任1人,民兵营长1人,治保主任1人,这些人是常年不会变动的。
大队集体经济有一个大队部,一个加工厂包括榨油、棉花轧花,脱籽、稻子脱壳,有些地方还有帮忙磨面做面条的,几台拖拉机,一个知青点。
下面小生产队的组成,则是由县里安排过来蹲守的干部,也就是政治指导员1人(生产队的最高领导),水田队长1人(管理粮食生产),棉麻队长1人(管棉花与蓖麻生产),以及当地特色的渔场,猪场,果园……之类的队长。
由于缺衣少粮,所以在南方这样不利于种植棉花的地方,大家也会种植了棉花,而蓖麻油作为特殊的军用物资,当时也是同样需要各地必须要种植。
其他干部则是,妇女队长1人,生产队会计1人,仓库保管员1人,记工员1人。
曹建川如今是一队的仓库保管员,也就是发放,保管劳动工具以及物资的这么一个人员。
算是一个相对比较轻松又不得罪人的工作,也就是俗称的混子。
这个工作让其他知青羡慕的不要不要的。
一队记工分的是曹建川的大舅哥,因为队上很多人都是亲戚,没有足够的声望和魄力,是压不住场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