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蔡瑁重拾信心(2 / 2)
城门官认得他,赶紧开启城门放蔡瑁入城。
蔡瑁见到樊城守将后,立马问对方襄阳的情况。
守将告诉蔡瑁,襄阳被围已有五日,敌军人数上万,但还没有攻城。
蔡瑁问:“樊城内还有多少兵马?”
守将答,仅二百人!
蔡瑁急了,说樊城明明有千人驻守,怎么就剩二百了呢?!
守将赶紧解释,原来是别驾刘先将樊城的军队调回襄阳守城。樊城和襄阳之间隔着汉江,有铁索桥相连,樊城守军三天前就走铁索桥进入襄阳了。
蔡瑁扶额,头晕胀痛。
他只身逃到樊城,手边无兵可用,只能寄希望后续有败兵逃回。
蔡瑁于是吩咐守将:“你!派人去城北郊野,收拢我的兵马。”
守将抱拳称诺,出门办差。
刚要走,这守将好像忽然明白过来。
他扭过头,惊恐地问蔡瑁:“蔡军师,我军……败了?”
蔡瑁瞪了他一眼,呵斥:“闭上你的狗嘴,敢乱我军心的话,我必拿你是问!”
“诺!”
守将出门,咽了口唾沫,心想荆州怕是完啦!襄阳被敌军包围,蔡军师又在新野吃了败仗,只身一人逃回樊城。
“究竟是怎样的惨败,蔡军师才会一个人逃回樊城?”他不敢想。
当晚,败兵陆续逃回樊城。
清晨,蔡瑁在城内校场集结士兵,清点人数。
清点过后,方知三万大军仅剩不到两千,十不存一!
蔡瑁不甘心,在点将台上喝问逃回来的将士,其余败兵都跑去哪里?
台下的荆州兵们说,有亲眼看见大批友军投降汉军的;也有说汉军在大肆捕杀荆州兵,荆州兵死伤过万的;还有说看见许多人跳入淯水,游过河向东逃窜的。
将士们众说纷纭,军心低迷,肉眼可见。
蔡瑁叫将校们把自己的兵带回去,又命人打开樊城武库,给逃回来的士兵们补齐兵甲。但荆州兵们士气滑落得厉害,是否能作战还是未知数。
好消息是,襄阳那边来人了。
蒯祺,即蒯越的侄儿,给蔡瑁带来刘先和蒯越的书信。
二人已经获知蔡瑁兵败的事情,在书信里表示震惊和遗憾。
但他们还有更糟糕的消息告诉蔡瑁——那就是刘表不在襄阳城,估计南狩江陵了……
蔡瑁看到这里,脑海终于闪现灵光。
他惊喜地问蒯祺:“我主刘景升不在城内?”
蒯祺诧异点头:“是。”
蔡瑁反倒松了口气,说:“呼——我主南狩,此事再好不过。江夏黄祖有水师过万,我主去江陵,正好可以调兵!”
蒯祺闻言,高兴地说:“若真如军师所言,荆州有救啊!”
蔡瑁的拳头捶在桌上,仿佛在给自己打气。
他继续看信,刘先和蒯越在信里告诉蔡瑁,襄阳只有守军一千五百人,围城的敌军过万,恐怕难以久守,希望贵为军师的蔡瑁拿主意。
蔡瑁看着信里襄阳的守军数量,不禁皱眉:“怎么回事,蒯异度在搞什么鬼?我蔡蒯两大族皆在城内,怎得只有一千五百人守城?”
蔡瑁把信纸揉成团,黑着脸问蒯祺:“蒯祺,回去告诉你家大人,荆州虽然危在旦夕,但我蔡瑁尚在,我主镇南将军刘景升公也在,怎么可以有所保留而不尽忠呢?”
说罢,蔡瑁拿起毛笔蘸了墨水,却没有纸或帛。
蒯祺见状,撕下一截内衣铺在案几上。
蔡瑁欣慰点头,笔走龙蛇,给襄阳几家大族写去亲笔信。
蔡瑁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在信中鼓动蔡氏、蒯氏等大族征召部曲,保卫襄阳!
写完后,他得意地交给蒯祺:“只要我蔡瑁在,荆州,不会亡——!”
他又不屑地贬低对手马超:
“何况,马超小儿只是边地一粗夫,我虽败,但荆州还没有败。只要我等同心协力守住襄樊,等我主调江夏之兵来援,马超小儿必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