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孟建臣服,徐庶犹豫(1 / 2)
面对提问,孟建主动回答,说石韬、庞统、诸葛亮三人游览雒阳城去了。
马超看向孟建,司马孚已经介绍过孟建和徐庶。
孟建,字公威,汝南人。
得益于《三国演义》,“诸葛四友”中徐庶在民间的名声最大。
但其实正史里,孟建才是四友中发展最好的。
《三国志》和《魏略》载,诸葛亮北伐时听闻徐庶和石韬的官职低微,感慨魏国“多士”。
徐庶在魏文帝时担当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御史中丞听上去很高,东汉时还是“三独坐”之一。但御史中丞的俸禄为千石,与同列“三独坐”的司隶校尉没法比,司隶校尉是两千石。
职权方面,御史中丞负责纠察百官、谏言皇帝,看上去很重要。但司隶校尉也有监察百官的职责,所以御史中丞的职权被分薄,其地位自然矮司隶校尉一头。
尚书令总领兰台,相当于后世国务院总理,职权比司隶校尉还重,御史中丞更是没法与之相比。
所以,三独坐中,尚书令最高,司隶校尉次之,御史中丞最末。
不过徐庶能做到御史中丞已经很不错了。
要知道他的前任,乃是建立“九品中正制”的陈群!
陈群在御史中丞的位置上干得有声有色,为曹魏器重。但徐庶升到御史中丞的时间太晚,徐庶毕竟是降臣,当上御史中丞没几年就去世了。
史书里也没有记载他在任时有何功绩。
所以诸葛亮说得没有错,魏国的确没有重用徐庶。
而“诸葛四友”之一的石韬就更不用说,混得最差的一位,诸葛亮北伐时只官居典农校尉,负责管理屯田。
唯独孟建!
诸葛亮第二次出祁山时,孟建已经官拜凉州刺史、征东将军!
诸葛亮听说后,还曾在回复司马懿的信件里,请司马懿帮忙向孟建问好。
凉州刺史俸禄两千石,负责监察一州,地位不比御史中丞差。再加上当时诸葛亮北伐对曹魏的陇右地区造成严重威胁,孟建在那时受命担任凉州刺史,可见曹魏对其重用。
而诸葛亮北伐时只感慨石韬、徐庶不受重用,没有提到孟建。暗中含义自然是说曹魏重用了孟建!
所以,“诸葛四友”中,才能最出众的应该是孟建才对!
孟建和石韬同期归附曹操。
等到曹丕时,孟建已经是凉州刺史、征东将军,石韬还只是典农校尉。
二人高下立判。
至于孟建和徐庶,徐庶能当上御史中丞,能力肯定不差。
但孟建却能比徐庶更受重用,那么孟建在某些方面肯定要比徐庶强,否则没理由曹魏更重用孟建。
因此,当马超得知孟建和徐庶两人当面。
马超先观察的是孟建,然后才是徐庶!
孟建身着青绿深衣,头裹绛红纶巾,脸型方正,两条眉毛格外浓厚,留儒雅的八字胡。
只一眼,马超就对孟建印象深刻!
孟建给他的感觉,与一个人很像——杜畿!
二人的相貌都符合纯善之相,只是杜畿的纯善更外露,孟建的儒雅把纯善盖得更隐晦了些。
马超于是与孟建交流。
问及学识时,孟建对答如流,不管是五经还是其他旁门书籍,孟建都有很深的见解。
问及时策,孟建更是献上他书写的策论,请马超阅读。
孟建在策论中建议朝廷应该重视文教、民生,而非关外诸侯的争霸。
因为朝廷如今在关中已经站稳脚跟,群雄没有消灭朝廷的把握,朝廷就应该趁着这个机会积蓄实力。
孟建还引用经典,在文中提及——“舜舞干戚而有苗服”。
马超读到此句,只觉口舌生津,道了声:“好!”
“‘舜舞干戚而有苗服,臣以为当今宜先文后武。’此句甚好,甚好啊!”
马超对孟建的文章赞不绝口。
孟建却是面带微笑,正襟危坐,情绪并无较大起伏。
相比崔钧,孟建的心性无疑要强出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