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3章 私聚(2 / 2)
李潇笑道:“老杨,你这人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别人想吃海鲜还没机会。海鲜多贵啊。一出手就是高级食材。”
杨明嘿嘿笑道:“我这人啊,就是命贱。海鲜一吃,腿就痛风。再说,海鲜哪有我们香河的菜好吃,香、辣、鲜、咸,一吃起来,满头大汗,全身的毛孔瞬间都被打开。什么伤风感冒啊,药都不用吃,一顿香河菜,包治好。”
李潇道:“香河菜到了老杨嘴里,居然成了妙药了啊。”
杨明自豪地说道:“秘书长,我可没吹牛。你自己说良心话,香河菜好不好吃?”
李潇道:“好吃是好吃,就是太辣。你是不知道啊,香河菜是过了喉咙,难过屁眼啊。”
三个人哈哈大笑起来。
刘非凡与杨明都是香河本土人,从小吃的就是香河菜。他们对家乡菜的热爱,已经深入到了骨子里。无论身在哪里,永远都不会忘记家乡的味道。
聊了几句闲话,杨明开始讲他在深海的一些见闻。
深海一直到现在,都被称为移民城市。
原因其实很简单。当初的深海,本土并没多少人。据统计,整个深海地区,原生态的深海人不到两万人。
深海被指定为改革开放试点城市之后,为满足发展的需要,当时由燕京指定,从全国各地调干部进深。
其中,与深海相距不远的中部省调去的人最多。
有人开玩笑说,深海有一半是中部人。
这个说法可能有些夸张了,但事实上,当时的深海,操中部省口音的人确实随处可见。
深海的发展相当迅速,特别是经济方面,一度与内地拉开了差不多五十年的距离。
经济效应很快便被社会效应所取代。原本拒绝来深海的干部,现在都在想方设法调到深海来工作。
在深海工作,不仅仅是能获得经济方面的主动权。更关键的一点,深海因为其独特的历史地位,逐渐开始演变成为各方政治博弈的舞台。
有人统计了深海自创市以来的干部任命轨迹,发现在深海担任过一二把手的人,最后都能得到高升。
也就是说,深海成为了晋升的跳板与舞台。
因为后来有这样的一个说法,没有在深海担任过主官的人,对经济发展规律不会有深刻的认识。
深海成为各路诸侯争相夺取的地区,在三十年前就显现出来了。
然而,支持力度最大的中部省,在深海却没有任何的政治优势。深海发展至今,中部省籍的中层、基层的干部多如牛毛,却很少有人进入深海高层。
唯一的一个,就是黄晚轩。
黄晚轩真实的背景应该不算是中部人。他一个北方人,只是在中部省读了大学。按黄晚轩自己的说法,中部省是他第二故乡。因此,中部省的人默认了黄晚轩的说法,承认他算半个中部人。
黄晚轩在任这些年,确实帮助调入了相当多的中部省干部。
但是,这些干部大都只在基层,最多就是深海几个区的领导,还不是绝对的一二把手。
黄晚轩大量调入中部省干部,被一些人认为是在培养他的势力。而黄晚轩并不认可这种说法,他在公开场合表示过,大量调入中部省干部,是因为中部省干部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
杨明的同学当中,就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大学毕业之后,直接去了深海工作。
“今晚,我陪你们尽兴。”李潇主动去开酒,一边开酒一边说道:“你们放心喝,我这酒,保证不是假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