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收玉米(1 / 2)
方斌走在玉米成熟的时候,宋岚来不及感慨什么,便进入了收玉米的忙碌日子。
将玉米从玉米杆上掰下来,放在背篓里,再由男知青背到大队部的石坝上。年纪大一点的则把玉米的外衣剥了,然后将玉米棒一个个的摊开暴晒。
掰玉米是一个简单的活计,五六岁的小孩就能做。就是……有点费手。玉米掰下来后,地里的玉米杆也要砍了,每家分上一些,这些玉米杆晒干后就是做饭的柴火。
人多干活快,大队的玉米不过两三天都掰完了,又花了一天给玉米剥皮,剩下的就是给玉米脱粒。
如今不像后世有什么玉米脱离机,现在全是靠一双手。再次说一句,收玉米真的不累,就是费手。
为了能让自己的手少受点罪,宋岚找到了大队的木匠,让他仿照黄胶鞋底做了几个鞋底大小的木板,将木板固定在放倒后的长凳子的两根腿上,然后将起了头的玉米棒放在木板上上下摩擦,玉米粒刷刷的落在地上,还别说,这速度一下子就上来了。
“还是你们读书人会打懒主意,还别说,这速度,够快。等下让杨木匠多做几个。”大队长笑道。
“大队长,你这是在夸我们还是损我们?”宋岚笑道。
“我当然是夸你们了,这脑瓜子,转得快。”大队长笑着对宋岚竖起大拇指。还别说,他们大队来的这几个知青真的不错,谦虚,好学,愿意听安排,也肯动脑筋,不像其他大队的那些知青那么多事。
“大队长,怎么这么多癞子苞谷?”宋岚指着一旁堆着的玉米问道。这些玉米棒上有的一半没有玉米粒,有的干脆才十几颗,就跟人生了癞子秃头了一样。
“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这样的苞谷年年都很多,今年还好,没怎么吹风,往年吹大风的时候,这些苞谷至少要倒一半。”大队长叹道。
“大队长,这些癞子苞谷是不是没有栽红薯的最多,红薯地里的要少一些。还有,苞谷是不是统一出苗后移栽的?”宋岚想起上一世小时候村里种玉米的法子,记得有一年玉米不但倒了一半,每个玉米棒上就十几颗玉米,从那一年后,村里就不栽玉米了,直到又过了两年,他爷爷想吃嫩玉米,人打懒主意,在小麦地里每个一尺丢两粒玉米种子,那年风大,玉米不但没有倒,玉米棒子上的玉米也是满的,村里人这才发觉原来是以前种密了。
“听你这一说,还真是这样。这么种有什么不对吗?往年都是这样种的。”大队长问道。
“种的有些密了,苞谷植株大,太密了透不过气,扬不上花,就成了癞子苞谷了。而且苞谷根系发达,一般是不会倒的,可是因为移栽的缘故破坏了根系,就像是建房子一样,若是根基不牢,房子就容易倒。倒不如像种洋芋一样,一坑两粒苞谷子。苞谷坑的大小和洋芋坑的一样,种的时候可以先加底肥。”宋岚建议道。
都是种地的老把式,宋岚只需稍稍一说,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以前之所以没有想到,不过是因为想着移栽省点种子,栽密一点,多收获一些。可是仔细一想,那些密集的地好像还比不上红薯地里的,如今听宋岚这么一说,好像是做了空活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