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跟着老娘去赶集(1 / 2)
“娘,咱是先卖这干萝卜还是先卖鸡蛋?”大山问。
周氏跟方氏合计了一下,这会去芙蕖巷有些早,还是先去集市找个地方摆着卖会儿,两个人合伙要一个摊位,到时候她们去芙蕖巷卖鸡蛋,就让大山帮忙看着摊位。
在路口档口找到了集市的管理人员,摊位半天3文,全天5文,周氏说自己摆不了半天,问2文钱行不行,结果被很果断的拒绝了,没办法,他们交了三个铜板,找了一个空地,将框放在那处开始售卖。
“你娘每次来都要跟人还价,这集市的规矩一直如此,偏她喜欢碰壁。”方氏显得有些无奈。
“哪个说的,有一回就只收了2文钱。”周氏哼哼,“我看还得看人,人好就能2文,可惜好人不多。”
春晓在一旁笑,“娘,方婶说得对,人家都是按规矩办事,跟人好不好没关系。”
“我看你们就惯会做好人呢,那一个铜板就不是铜板了?能省自然要省,”她看着周围稀稀拉拉的摊子,吆喝卖菜的居多,还有卖鸡鸭的。
“春晓,娘先带你去铁匠铺看看,摊子让你哥看着,”她将东西往前挪了挪看向方氏,“方妹子,你帮大山看着些,我去去就回,回来了我们再一起去芙蕖巷。”
方氏很爽快的就同意了,
“娘,这鸡蛋1文钱一个,这萝卜干怎么卖?”大山其实也不常来集市,价格这块他不是很清楚。
“你看情况吧,碰到那有钱的管事就3文钱一斤,碰到那斤斤计较的就2文,你要是拿不定主意,多问问你方婶儿,娘走了。”
周氏带着春晓出了集区,刚刚路上还差点儿被牛车撞到,把春晓吓了一跳。
“这集市可真杂。”
“不杂怎么买得到东西,你以前在你那个婆家不经常来集市吗?”
“我来的少,大部分时候都是婆婆来,周家那头离得远,要坐牛车,一个人一次要2文钱,人来得多不划算。”
周氏冷哼一声,“我看他们把你赶了能讨到好的!以后一文钱都要掰成两半花,有他们受的。”
“娘,好端端的又提他们做什么,铁匠铺离这里有多远。”
“远倒是没有多远,就是要绕几个巷子,你跟着娘走就是了。”二人还没有到铁匠铺先经过了一个棉花作坊。周氏顿住了脚,带着春晓走了进去。
“二位早。”一个中年妇人见他们进门忙走了过来,“是想看看褥子?”
周氏在里头转了一圈,边上正有工人在弹被子,弓弦的声音嘣嘣响,“你们这里的褥子怎么卖的?”
春晓觉得这弹棉花的声音还挺好听的,像弦乐一样。
“褥子你要几斤的,薄褥子有4斤的5斤的都有,最厚的是8斤的,我们这里买卖最是公道,棉花算45文一斤,手工按8文一斤算,你要是按5斤的褥子算,就是265文一床。就看大嫂子你要多重的了。”
“你这棉花要45文一斤?以前棉花不都是40文一斤,你这棉花也太贵了些。”
那妇人听她这样讲也不恼,“这位嫂子,您要是嫌我们这里棉花贵,您也可以自己买棉花过来,我们还是按8文钱一斤的手工算,怎么选都是随你的。”
周氏皱了皱眉,看了看春晓,“咱们还是先去铁匠铺吧,等把那处的事情落实了,再过来买褥子。”
春晓识相点头。
两人与妇人告辞出了棉花作坊。
“这老板也太坑了,40文的棉花要收45文,一斤就多5文,我傻我才在她那里买,咱们先去镇子上几个卖棉花的铺子问问,选那便宜的多买几斤。”
事实是她们很快就被打脸了,逛了镇上的好几家铺子,便宜的棉花都是45文一斤,还有的要50文一斤。“娘,如今天气冷了,这要棉花的多,这价格自然就上去了,您说得40文热天里兴许能买到。
周氏叹了一口气,“越是钱少的时候越是不经花,行吧,这样看来那铺子还算公道,等会儿就在那里买好了。”他们转了几个巷子,春晓终于看到了她娘说的那个铁匠铺。
周氏跟铺子老板打听铁锅的价钱,铁锅也是有大小的,就他们做饭的那种中号锅最便宜也是1两银子一口,而且要6天后才能拿货,如果要现成的就要一两二钱银子。
家里都是用的两口锅,方便做饭烧水,但是春晓这个情况暂时肯定就只先要一口锅,周氏与春晓商量后决定还是预订划算,反正这几天也是在家里吃。问了锅之后,又问了菜刀的价,菜刀要600文,也是要预订,4天左右拿货。
钱都是要提前给的,周氏拿了一两六钱银子给老板,双方约好6天后来拿货,铁铺老板给了她们一个收条,这笔交易就算是完成了。两人订好了锅原路返回,又来到了棉花作坊。
那妇人早就料到她们会再来,“怎么样,嫂子,是不是要打床褥子?”
“你们这里有现货吗,现货价格是不是一样的?”这褥子可是立马就要用的,等不了。
“你要多重的褥子,有一些有,有一些没有,要看多少斤两了?”
周氏想了想,“要一床4斤的,要一床6斤的。”
那妇人在心里过了一遍,“4斤的有,6斤的没有现成的,5斤跟7斤的有现成的。”
周氏咬了咬牙,“那一床4斤的一床7斤的要多少钱?”
那妇人叫了一个年轻人过来,就见那年轻人拿着算盘珠子啪啪打了几下,“11斤,583文。”
春晓也在心里合计了一下,是这个价儿没有错了。
“老板,你看我们买了两床被子,收560文怎么样?”周氏还价。
那妇人摆摆手,“不成、不成,老嫂子,你一上来就还了我20多文这怎么成,这棉花的价格你肯定也打听过了,我们就赚几个微薄的手工钱,你要是要,我就给你把那3文钱给抹了,收你580文钱。”
周氏自然不依,又与老板讨价还价了一番,最终将价格订到了575文,并约好了离镇的时候再来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