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贾蓉受命(1 / 2)
说话的四皇子赵楷,语气中带有一丝呵斥。
贾蓉目不转睛,直接无视这家伙,小伙子总有算账的时候。
“启禀陛下,臣以为林尚书之对策的确是最快解决灾民问题的有效手段,但是......”贾蓉先肯定岳父大人的办法,然后说出自己的想法:“但臣以为,陛下既为君父,便是亿兆黎民之父,灾民就像是陛下受了穷的儿女,接济只能展缓一时困境,陛下是不是应该为儿女考虑的更长远一些。”
贾蓉说得有意思,把一国变成一家,把皇帝说成家长,恰恰这样让雍乾帝很受用,先前严肃的脸上泛出一丝笑意。
“说出你的想法。”
“臣以为,当务之急有两点:一是确保灾民温饱,二是保证灾民能尽快返回故土;确保灾民温饱问题太子已经开始着手,但臣以为临近年下,让京中百姓接纳灾民未必愿意,都城百姓生活富裕并不会在乎朝廷给的几两补助,纵使有心善的人家愿意接纳也是杯水车薪,而灾民在城内受到排挤,时日一长恐生怨念,针对这一点臣以为,应当立即调遣五军都督府在灾区临近的村庄搭设帐篷,开设粥厂,然后在城内张贴考试令顺天府宣传,这样一来灾民得了消息一定会出城,毕竟故土难离,没有人愿意大冬天在外受冻挨饿遭人嫌弃,这是其一;”
“其二,由朝廷出资采购木材等建筑材料,运往灾区,令工部、兵部、礼部调遣人手帮助灾民迅速重建或者修缮受损房屋,这次地震受灾范围有限只要朝廷愿意投入,相信老百姓能够过个好年;”
“其三,臣建议在城内召开募捐,募捐之物不限金银,如生产工具,无用的衣物被子等都可,集中起来分配给百姓,相信百信一定会感念天子恩德。”
贾蓉提出的三条完全是基于后世救灾经验。
上书房中十分安静,大家都在听贾蓉侃侃而谈,每个人反应都不一样,有困惑,有赞同,有愤恨,有欣赏,有欣喜,不一而足。
雍乾帝心说果然没看错人,地震以来只有贾蓉考虑的这般周全,其余人只想着让灾民不生事端为要。
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一样,做出的决策肯定不一样。
”众卿家以为如何?”
雍乾帝一个人觉得可行没用,做事的是底下这些人。
“皇上,臣以为贾蓉所言乃金玉之言,相信这样老百姓再无怨言。”
太子率先出列表示对贾蓉的支持。
贾蓉面不改色,误打误撞,还真和太子产生交集,是个好的开始。
“哼!大哥,未必吧?调遣五军都督府军用物资和兵力参与,国家养兵是为了抵御外敌、镇压叛乱,如何可以用于救灾。”
这就是思维的局限性,大夏养兵的确不参与地方事务。
听赵楷这么说,有几个都点头认同,如王子腾、次辅陈文升,两人都出身兵部,这种观念更深。
陈文升出列道:“敢问贾大人,士兵参与地方救灾如何保证不起冲突?”
大夏当兵的素质都很低,放出军营的确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贾蓉知道赵楷的话多少带点个人恩怨,而陈文升作为次辅提出的是现实问题。
“臣是读书人出身,《礼记》有言‘古者为政,爱人为大’;亚圣有言: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论语》还说: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历代先贤都倡导“仁”政,什么是仁政?在臣看来,对老百姓好就是仁;基于此臣回答四皇子的疑问,五军都督府上下军民皆食民脂民膏,百姓养的这些人付出一点又何妨?”
赵楷被驳斥的脸色发黑,他当然不能和贾蓉辨“仁”,也不能五军都督府是朝廷供养而不是百姓供养的话,轻哼一声退回去。
贾蓉再道:“至于陈大人的担忧,臣以为国有国法,军有军规,对于伤害百姓者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