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充满年代感的粮票(1 / 2)
老大哥说到做到,没一会就准备了一桌吃的,比较简单的烩面片,食材简单,一人一碗,胜在材料新鲜,而且面是现擀现切,够筋道。
七个人都饿了,就一人捧着老大的碗埋头苦干,那中年男人自称姓陈,说喊陈哥就行。
看他们吃的这样子,陈哥嘴角绽出一抹笑,看着是格外亲切,他们正吃得欢,外面又来了人,这一次陈哥眼底有光,把抽的烟扔到地上,脚一碾,出去了。
萧承羽朝门外一看,得,这次是“真”古董商来了,外面来了两个提着布袋的男人,一高一矮,一胖一瘦,显然和这陈哥是老熟人,就是看着面色不怎么好。
卢方长望了一眼,埋头把碗里的面片干完,然后抹嘴和萧承羽说道:“没用,白搭。”
那两个男人跟着陈哥进来,看到在院子里吃饭的陌生人,一下子停下脚步。
陈哥十分熟练地说道:“没事,外地过来玩儿的,带着仨孩子过来的一家人,你们照常。”
陈哥搬出一张桌子,两个古董商坐下后把袋子朝桌上一放,陈哥马不停蹄地出去了,再回来的时候脑门上多了一层汗,脸上却是笑意满满:“放心,一会儿就来子。”
这是经常下乡的古董商的作派,要是偶尔,是自行走街串巷收着旧货,这俩轻车熟路的,还有陈哥这个中间人,直接来了坐收就成。
萧承羽碗里的面片一下子就不香了,他兴致勃勃地看着院中的一幕。
好奇心让他看上去更不像行家,没一会的功夫,就来了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家,手里拿着上个世纪的粮票,米票、油票等等,小心翼翼地包了一扎。
就算是沈平,也没有用粮票、油票的记忆,只能用脑海里盘索出一些当时的景象——出门靠条子,买米靠票,当时奉行的就是票证制度。
“这票可有点历史,”卢志勇感慨道:“叔,您还有印象吧?”
卢方长的年纪最长,听闻后点头说道:“第一套粮票是1955年发行的,当时实行统购统销、定量供应的粮食政策,不止是吃的,许多物件都得粮票换。”
柴米油盐要靠粮票买,后来发展到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这东西,整个社会的人都票充斥着生活,直到1993年,粮油的供应充足,粮票才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听着他们议论,那对老夫妻颇是激动:“可不是嘛,当初一下子敞开供应,手上的粮票也派不上用场,好多人都扔了或是被回收,咱们舍不得呀,以前一票难求,怎么能扔呢?”
“我们不仅把家里的存起来,别人扔的咱们也捡了些回来,全在这里了。”老头看着收古董的两人,冲着大高个说道:“这些能收不?”
高个子没说话,先把那一叠票收过去,打开后摊在桌上,只见种类繁多,里面有粮票、油票、布票,有叁市斤、伍市斤,有叁市寸、伍市寸等等规格,满满的回忆感。
只是时间隔得太久了,从1993年取消到现在,也有三十年,不少票证上要么有污渍,要么缺角,要么折痕严重,品相上来说一般般。
那两男人没吱声,就一张一张地看着,瞧不出来他们打什么主意。
在收藏界一向是物以稀为贵,在1993年粮票停止使用以后,其实百姓手中的的粮票基本上都在兑换之后被政府进行了回收与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