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吴处长一无所获(1 / 2)
第二天晚上,康慧心又纠缠着王继圣给她讲唐诗。
王继圣笑道:“如果你不再歪缠了,我才会给你讲!”
康慧心初尝滋味,心中仍是放不下那事儿,抿嘴笑着说:“挨挨擦擦总是可以的吧!如果你讲得出彩,我就放过你!”
王继圣说道:“说话可要算话的哟!”因继续说道,“我在少年时爱的是李白,以后也爱过陶渊明,现在才发现苏东坡才是我一生的挚爱。
我爱他的乐观豁达,爱他的不骄不躁,爱他面对人生坎坷时的云淡风轻。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苏轼最富有哲理的一首诗。
为什么你不知道庐山的真面目呢?因为你就身在其中呀。正所谓所得非所见,所见非所感,所感非事实!
有时所谓的是非对错,不一定是真正的是非对错。有句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人的眼界有时难免会被事物本身所遮挡,这时你只需要换个角度就会发现有些事情完全不同。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出自苏轼的《定风波》,苏轼真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无论什么样的生活,春风吹过心头盛开的总是鲜花,他说‘我有草鞋轻胜马,我有蓑衣穿雨行’。
风雨自来,我自从容,没有如意的人生,只有看开的生活。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生活中,身上包裹着粗衣猎布,在胸中藏有诗书,气质自然,光彩照人。
作家三毛曾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你的气质里就看见你走过的路,你读过的书。
‘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欲’。10年前还喝恩师把酒言欢,不料这次竟成永别。这十年中遭遇坎坷,尝遍人间冷暖。
其实这世上的功名利禄,只不过是人生幻影,唯有看破得失,淡泊名利,才能笑看人生。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现实中充满各种不确定性,每个人都不想要漂泊不定,只想求得一世安稳。
但其实心若没有了归宿,到哪里都是流浪,只有内心安定了,自然可以随遇而安,处处皆是故乡!”
“苏东坡还创作出了东坡肉呢!”康慧心贬着眼睛说,一只手又上下巡游了起来。
“你老实一些!”王继圣握住了她的手。
“阿圣哥哥明明说的是讲唐诗,怎么又讲到了宋词上来了?所以才要罚你的!”康慧心狡黠地说。
王继圣道:“我现在就是在给你讲宋词。可不许再干扰了!”因又继续说,“宋词是一杯谁喝谁醉的美酒,她是粉墙里的秋千,是河边上的杨柳!
全宋词一共收录了近2万首作品,宋词让300年的宋词史在人们的心里留下最美的印记。
宋朝建于960年,从这一年开始,文人写的词就叫宋词。
公元975年,南唐后主李煜开始了三年的俘虏生涯,这三年对于李煜来说是痛苦和屈辱的。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但是对宋词来说又是无比幸运的,若没有了李煜的开篇,宋词就没有了那样一个凄美的前奏!
公元978年,宋太宗赐予一杯毒酒,让41岁的李煜永远的停下了手中的笔。
公元987年,柳永出生,全宋词到此才翻开了第一页。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人。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倾向,无奈奉旨填词的他,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职业词人。
柳永四处漂泊,留恋于歌楼酒肆,写下了无数动人的词作。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多少人读了落泪。
那个诗意的白衣男子,任凭历史长河如何的风高浪急,他的声音始终清晰。
公元1004年,有个14岁的少年考中了进士。他叫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便出自晏殊的《浣溪沙》!王国维说:古今成大事者,必经的第一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便是出自晏殊的《蝶恋花》,提到晏殊,就不得不提他的儿子晏几道,就像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一样,晏几道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他的父亲晏殊官居宰相,但才华横溢的晏几道却走上了和他父亲截然不同的路。
从一个豪门公子最后沦落为落魄公子,比起柳永无奈的奉旨填词,晏几道才是把填词当成了事业的人。
他的《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文笔清新,意蕴绵长。
晏殊门下有个学生,说是学生,其实比晏殊还大两岁,他就是范仲淹!
当时北宋经济巨富,军事积弱,在西夏辽金的虎视眈眈下,朝廷一味的求和,范仲淹以文明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一生坎坷,几经贬谪。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范仲淹都心系国之安危。
公元1030年,新科进士的名单里有个24岁的青年,他叫欧阳修,没人知道他会成为一代重臣,主修《新唐书》,《新五代史》,倡导诗文革新运动。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都出自欧阳修。
在苏轼和秦观登场之前,欧阳修已经给他们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王安石进士及第: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身居高位的王安石,有着更高的眼界和抱负。苏轼和王安石在政见上怼了一辈子,但是在文学的道路上,他们却互相佩服。
当时负责科举考试的主考官欧阳修,对一个20出头的考生评价道:此人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将独步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