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章 某人的先见之明(2 / 2)
当时李相与母亲和妻子,三个人都在安乐寺为孙子和孙媳妇祈福。
在得知岑棋送去的消息后,几位老人哪里还能坐得住,就一起跟来了,哪怕是毫无用处,他们也要亲自到场,他们是绝不会让孙子独自一个人,在京都城孤立无援的。
关键时刻就算是倚老卖老,豁出几个老人的性命,以命换命,他们也要极力保住孙子的性命。
在回京都城的路上,李相早就已经想好了,若刘承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杀自己的孙子,他就敢发动京都城的百姓围困皇宫,他要当着全城百姓的面,揭露刘承的阴暗心思。
他要借民意这股大势,来胁迫刘承放了自己的孙子,刘承的行为,已经不是心胸狭隘那么简单了,这是赤裸裸的蓄意谋杀功臣,一国之君嫉贤妒能之心,是个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如此小人,怎配为南梵国的帝王?
当然,李相也没想过真的毁了刘承辛苦积攒下来的好名声,这本来就只是万般无奈之下,玉石俱焚的打算。
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他绝不会为了自己的孙子,而毁掉刘承在百姓心中,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良好印象!
无论哪家的长辈,都难免会偏袒自己最满意最喜欢的后代,若真只是出于这份私心,李相倒还没自私到这份上。
之所以偏袒孙子,那是因为孙子本就不该死,他为南梵国破旧立新改朝换代,立下的功劳无人能及。
李家也不奢望在朝堂之上位高权重,更何况自己孙子对功名利禄,丝毫都不感兴趣,他虽有功劳,却不曾接受过帝王的任何功名利禄的封赏,他本就不应该受到如此对待的。
刘承那个小人,仅仅因为自己孙子功高盖主,他!!就起了杀心,也就怨不得李家鱼死网破,拼个玉石俱焚了。
此时,听长安王讲述着皇宫内的情况,李相更是面沉似水,脸上满是肃杀之气。
李相对刘承的印象原本是极好的,毕竟两个人的治国理念无比契合,且刘承才华横溢,涉猎广泛,是个难得的帝王人选,他绝非庸庸碌碌之人,事实也证明,他确实是个好皇帝。
当初,也有人曾委婉的在李相面前,提到过有可能的今日之祸,但那时的刘承对刘振国父子,所表现出来的包容与大度,获得所有人的好感,这当中自然也包括李相在内,他也就没怎么在意这件事了。
不是哪个君王,都能容忍上一任君王与储君活着存在的,刘承的表现很好的展现出了他有容乃大的肚量,因此也收获了无数人的好感与支持。
人们当然不是同情刘振国父子的下场,而是从刘承身上,他们看到了仁善与大气,这才是帝王该有的品质。
先不谈帝王的治国才能如何,一个有仁善之心又足够大气的帝王,总好过一个嗜杀成性,不能容人的君王吧!
哪知,果真有今日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