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融资(1 / 2)
虽然营销费用高得沈华有些肉疼,宣传效果不错,在展开宣传后没多久,除了已经铺货的商店,就连公司在米国设立的办事处,没过多久也收到了大量的咨询订购电话,接线员一度都要忙不过来了。
要知道沈华跟陈秀光参考拉杆箱在港岛的热卖,还特意额外多招了一些员工,但依旧是忙不过来。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拉杆箱,飘来的订单也越来越多,陈秀光一下子发现,第一批运过来的拉杆箱好像支持不了太久,便急忙联系港岛那边赶紧发货过来。
同时拉杆箱的热销,也让一些之前在跟陈秀光谈判的渠道商态度反转,开始求着陈秀光这边给他们供货了。
但是光是打电话到办事处,用电话订购的客户需求都有些捉襟见肘了,现在一时半会也没法给那些渠道商供货。
无奈之下,办事处只能减少了电话订购的供货量,选择将货物分给那些渠道商。虽然这样做,在利润上会少掉一部分,但是有利于未来为公司在全米国构建销售网络。
只是除了之前有联系的渠道商之外,拉杆箱的热销同样引来了其它箱包品牌的注视,其中就包括原本生产售卖皮带牵引式行李箱的巨头,新秀丽。
拉杆箱的出现,极大的打击了其他箱包公司在行李箱这一品类上的销售,也让相关负责人急得上火。
只是在调查过资料后发现,人们研发出拉杆箱的公司根本没有上市,而且还在全球范围内将拉杆箱能够申请的专利全都申请了。
一时之间,那些箱包公司发现自己竟然无法应对,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行李箱的市场份额不断被拉杆箱蚕食,而自己却无从下手。
而随着拉杆箱在全米国的热销,沈华的服装公司也依托这一场面快速扩张,不断的扩大生产,招聘员工,组建销售网络,想要尽可能多的吃下米国行李箱的市场。
短时间内,公司就犹如放入油锅的面团一样快速膨胀,这种膨胀必然会给公司埋下不少隐患。但是沈华一时半会也顾不得这些事情了,只能是让公司拼了命的去抢占市场份额。
因为沈华记得后世生产拉杆箱的公司数不胜数,沈华不觉得仅靠专利就能让其他箱包公司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沈华把他们的市场都抢走,却什么都不做。那些箱包公司很可能会想办法绕过专利,仿制拉杆箱。
或者干脆就直接侵权,凭借多年积累的政法关系跟自己打官司,把官司一直往后拖,但至少把市场给保住了。
所以沈华才顾不上快速扩张会给公司留下的隐患,只想在其他箱包行业的领跑者反应过来之前,最大程度的占据市场份额,让公司的新品牌给消费者们留下印象。
实际上其他公司想要绕开专利仿制拉杆箱还是有办法的,不过后世几乎所有公司都能生产拉杆箱不是因为他们都绕开了专利,而是发明拉杆箱的老兄在申请专利之后,忘了去专利局给专利续费,导致专利因为欠费而失效,不受保护了。
不过也不好说那位老兄是真的忘记给专利续费了,还是其他箱包公司耍手段,让专利欠费了。
所以沈华即便不知道详情,但快速扩张的想法也没错。只是工厂的生产,以及资金跟不上公司快速发展的脚步了。即便是从银行贷了款也不够。
而沈华最近凭借新专辑,入账不少资金,但是拿自己的钱做生意哪有用别人的钱做自己的生意爽啊。以前那是没办法,除了沈华自己没人会投钱到他的生意了,但现在不一样,拉杆箱这个生意愿意投的人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