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试探性的主动进攻(2 / 2)
“从目前我们遭受到的数次攻击来看,敌人并没有使用核武器的打算,又或者说他们根本没有制造核武器的技术或条件。而当敌人和我们在陆地之上交战之时,前面已经使用过的空气炸弹是很有可能再次被使用的。因此,流线型车体减少气流冲击力加上四条履带保证稳定性的279工程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当年,279工程就是为了抵抗核弹冲击波和辐射而设计并制造出来的。厚实的全面防护能够防御各种方位各种角度前来的穿甲弹,同时装甲内部的防辐射夹层也能够让279工程在辐射区域保护乘员安全保持战斗力。
此外,279工程内部搭载的空调,生化防护系统能够在各种恶劣条件下保护乘员的安全。其主炮所搭载的半自动装弹机,也能够减轻装填手的压力。
但很可惜的是,279工程的故障率几乎和虎王坦克持平,且复杂的工艺和高昂的造价也不讨喜。特别是赫鲁晓夫这个人觉得重型坦克没有发展的价值和意义,他在两年前下令停止了一切重型坦克的研发和制造工作。
赫鲁晓夫始终认为,导弹和核武器才是决定战争是否胜利的关键——是的,但那是在你知道敌人在哪里的情况下。可现在那帝国所谓的基地在哪里都没人知道,又怎么能够用导弹和核武器去赢得胜利呢?
不过卡图科夫这次提出要重启279工程的计划,还是受到了很大的阻力。
而且另外一边,联盟许多城市被炸弹摧毁这件事情也让赫鲁晓夫开始清除空军之中的“无用之人”。光是空军元帅就有3个人被革职,负责防空雷达的研制和升级工作的,也有许多人被赶回了老家。
崔可夫也劝过赫鲁晓夫,说是这样大规模的裁员会让人才在短时间内出现断层。但赫鲁晓夫怒气未消,他说这些人过去十年的工作成果却不能够让我们发现任何一架敌军飞机,要他们也没用。
另外一边,米国已经在计划直接给南极极点扔一颗核弹炸毁南极冰川,直接找到那个所谓的南极基地到底在什么地方。米国提前将这个消息透露给了联盟,以避免两国之间再次因为一些误会而出现隔阂。
但米国还未来得及往南极发核弹,这个消息就已经在米国内部传开了——那些小报记者,不入流的杂志最喜欢搞这些事情,而传播消息的间谍也喜欢找他们。于是乎,大量为环保事业献身的人开始聚集在华府门前,他们喊着:
“我们拒绝攻击南极!”
“保护企鹅!”
“海平面上升会毁了我们的未来!”
看样子泄露情报的那个间谍很了解米国那些傻孩子的处事风格,核弹轰炸南极,这一定会被环保人士强烈谴责。一旦被强烈谴责,那么他们就会迟疑。他们会为了下一届能够继续在华府里工作,便不得不顺着这帮人的意思。
于是理所当然的,南极基地便是安全的。
但并不排除米国和联盟的合作进一步加深,让联盟来向南极扔核弹。毕竟联盟内部和米国不一样,赫鲁晓夫一句话就能办成这件事。
不过即使真的朝南极扔了核弹也不会有多大作用,帝国在南极的基地80%都在水面之下,其余部分也都隐藏在冰川的山脉之中。除非炸沉南极洲,不然一枚核弹根本不影响南极基地的运行。
事实也的确如此,联盟在极点投下3枚核弹确实摧毁了冰山,让冰川开裂,并致死大批企鹅,污染了海洋。但这种程度,别说摧毁帝国在南极可能存在的基地了,连陆地之上的冰盖都未能伤及分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