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赏罚分明(1 / 2)
陇右之战还没开始就结束了,从烦了到将校士卒都郁闷的不行,战线拉的太长,大唐一时半会儿无力发动进攻,论坎力丝毫没有反击的意思,只在一心一意经营着河湟。
尚戒心带走了兵马和嫡系部落,留下一个相对干净的陇右,各族百姓很愿意重回大唐治下,局面倒是稳定。
封赏颁布,虽然将士们斩获不多,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官职升的不多,钱绢发的挺狠,也算皆大欢喜。
一队队官吏拿着吏部的告身快马赶到,散布于各州县开始干活儿,他们必须得快点,这都已经耽误农时了。
四月初,表弟正式下诏,陇右诸州免税一年,只征劳役,明年也只收半数,陇右诸部民心大定。
烦了翻看着一堆公文猛挠头,朝堂又吵翻了。
第一件事,陇右收复,吐蕃请议和,要不要答应。
朝中分为两派,一派认为吐蕃不堪一击,如今盘踞河湟,久必为祸,应该紧紧手削死他,一劳永逸。
另一派则认为吐蕃尚有余力,不可逼之过急,既然已经拿下了陇右,不如暂时与之议和消化现有地盘,也能腾出手来解决草原。
双方都有道理,老裴和表弟有些拿不定主意,发公文询问他的意见。
第二件事是黠戛斯可汗合素派来了使者,不但携带重礼,还自称大汉将军之后,与大唐同宗,言辞很是谦卑。此来除了请求朝廷册封,还请求大唐不要再收留回鹘残部,应该让他们回漠北去。
到底要不要封?漠北换了主人,按理应该册封,可回鹘毕竟是大唐小弟,黠戛斯招呼都不打就把回鹘搞死了,是不是不给大唐面子?
若册封合素,等于承认了黠戛斯的合法地位,给了他统领诸部的名分。若不册封,他可能会恼羞成怒捣乱。
至于回鹘残部倒没什么说的,幽州镇已经开始接手了,你说不收就不收,你以为你是谁?
还有个事儿与第一件事关联,有人提出是否让杨大帅辛苦一趟,亲自去三受城看看草原局势,他对这种事儿是很拿手的,若能去了解一下,就近做出布置,能有很好的效果。
可这事也有分歧,论坎力在河湟虎视眈眈,杨大帅若是不在,战事有反复怎么办?况且他那个悟能大师的名头,在陇右民间很有声望,冒然把他调离会使民心不安。
表弟对此也拿不定主意,发文来询问他的意见。
烦了沉吟片刻,提笔回复。跟吐蕃不能议和,继续拖。
论坎力暂时没有发动进攻的能力,但河湟之地太重要了,不但随时威胁陇右,向北还联通河西。
无论大唐要经略河西走廊还是为保护陇右,都必须拿到河湟。可那里是吐蕃大门口,他们也不可能放弃,所以双方必有一战。
还一个原因是吐蕃局势,吐蕃的内忧外患比预想中还要严重,小赞普崇佛走火入魔,与几大实力派贵族势如水火,只差一把火而已,河湟青海对于高原的意义不用多说,论坎力是赞普嫡系,也是小赞普最重要的外援,只要打败他夺回河湟,就能压垮高原人的心理,打破朝堂平衡,吐蕃必崩。
第二封,对合素不但不能册封,还要狠狠训斥。
合素既然请求册封,就该亲自来朝拜大唐皇帝,而不是派个使者来,你以为大唐的册封是大白菜想要就给?
况且黠戛斯和回鹘都是大唐番属,大唐没来得及册封曷萨特勒,但依旧承认回鹘对漠北的统治,黠戛斯作为回鹘手下,悍然发动叛乱,屠戮回鹘汗帐,这是不能容忍的。
最后,历代先帝承认与黠戛斯同宗不假,可那是黠戛斯黑眼部,跟你合素不是一支,不要乱攀亲戚。
当然了,以上都是明面上的理由,真正的理由只有一个,黠戛斯虽然搞死了回鹘,但其实力太弱,大唐不能给他名分助其成长,让漠北乱着吧。
只要大唐还承认回鹘,李德裕和旭子就可以举着这杆大旗收拢其残部,将来对西域的回鹘人也好操作,在适当时候可以打着帮回鹘复国的旗号插手漠北。
至于去不去三受城,思虑再三还是决定不去,他相信李德裕和旭子能做好,而且他现在确实不能离开陇右。
一是怕论坎力搞事情,阿墨和鲁豹顶不住。二是他那个悟能大师的名头。传说从西域到河西又蔓延到陇右,月儿又派来那些戏班子,使得悟能大师的名号非常响亮,这个名号使得陇右迅速安定,也使得烦了不敢离开,至少暂时不行。
送走两份公文,又拿起第三份,是关于他拐走文安公主的处理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