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吏治之重(2 / 2)
老李理解他的心情,却不能放他致仕,皱眉道:“也没过继个子嗣……”。
裴度苦笑道:“早先有族人找他求官,他一个都不应,这些年与别支都断了来往,他的脾气,绝不会去求人的”。
老李自然知道老武的脾气,点点头叹道:“武相忠直……”。
二人正说着话,内侍拿着几本奏折进来,“陛下,魏博和宣武等镇上表”。
老李接过看完,是田弘正李光颜韩弘等人上表,师道无壮,不敬朝廷,请陛下下旨讨之,本镇愿为先驱。
如果是以前,皇帝会很高兴看到藩镇主动请缨,可现在他并不觉得欣喜,因为讨伐叛逆不能总是假手他人,这次他想自己动手。
四月末,唐邓两州粟米收完,因今年风雨调顺,即使有许多新开垦的荒地,平均亩产也有三石多,相比之下,四升的粮税简直不值一提,百姓们欣喜若狂,纷纷拿出最饱满干净的上风粟米缴税,凡有政令,无不踊跃。
烦了拿着账册久久不语,两州夏税共收百多万石,三倍于从前,南阳粮仓名不虚传。
还是那块地,还是那些人,多收了几倍粮税,反而绝大多数人很满足。
这块土地上的百姓淳朴的可爱,其实不用官府做太多,只要给他们土地,别欺负他们就行,他们会拼命劳作,累死都愿意。
也不用讲许多大道理,只要家人能吃饱,家里能有点余粮,官府让他们干什么活儿都行。
是的,就是这么简单,一点都不难,也不复杂,可惜历朝历代这种时候少之又少,因为总有贪得无厌的人,明明已经拥有了数不尽的财货,眼睛却还在盯着百姓碗里的最后一点口粮。
这些傻瓜,他们满嘴仁义道德,却用尽心机手段搜刮百姓最后一粒米,直到愤怒的百姓把他们的头砍下来都不会醒悟。
“自下月开始,再查两州税册,去村里问百姓,每个村落都要问到。凡与税册不符者,彻查到底,贪墨者罪加一等!凡勤勉爱民者,披红游街,刻石记功,名字上报州府破格提拔,重赏财货!”。
李进诚有些忧虑的道:“郎君,唐邓吏治已然大成,过犹不及……”。
烦了摇摇头道:“就是因为已经大成,才更要严查,否则一个贪墨会带坏一群清白,所有官吏都不伸手,有人想开这个头便会更谨慎”。
李进诚想了下,也明白了这个道理,却又问道:“郎君为何对吏治如此严格?”。
大多数官员认为水至清则无鱼,底层小吏贪一点没什么,只要能干好活儿,别太过分就行,烦了却对此极为苛刻。
烦了叹道:“民心不可欺,越是底层小吏,越要直面百姓,官员以为小吏多拿一贯钱不算什么,可几文钱对贫苦百姓都是天大的事,他每多拿一贯钱,就会有许多家百姓深恨官府,孰轻孰重?
我宁愿把那一贯钱送给他,也不能让他贪墨,钱同样少了一贯,却不会有百姓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