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河套开发,部署陕西(1 / 2)
待李大勇汇报完财政司的情况后,刘博源对此还是非常的满意。
以目前的财政情况来看,还是显得非常的富足。
而且在钱粮这两方面,也是足够几个月所用的。
特别是在粮食这一方面,基本上不会再出现粮食短缺的问题了。
这一切,还是要得益于刘博源推行的土豆与红薯这两种农作物。
经过这几年的品种改良与适应,土豆与红薯的产量普遍能达到五石以上。
因此,只要种上土豆与红薯,那基本上就不会怎么挨饿了。
当然了,土豆与红薯叶不能长期食用,只能当做应急的粮食所用。
“大勇,看来将财政司交给你,是一个非常好的抉择啊!做的不错!”刘博源夸赞道。
李大勇急忙躬身抱拳道:“伯爷过奖了!这都是属下应该做的!”
“好!”
刘博源满意的点头,又道:“说一说商业司的情况如何?可否有利润进项?”
“回禀伯爷,商业司下辖的六支商队,基本上没有多大的利润可赚,全部花费在萧大人所统的情报司上面了。”
“不过,盐场堡的湖盐产出,倒是每年能有一百五十万两的钱财进项。”李大勇回答道。
“哦?湖盐的产出又增加了?”
刘博源面色欢喜,很是满意终于有大笔钱财的进项了。
这几年的时间,刘博源的钱财进项,基本上都是靠着剿灭流贼与山匪,还有缴获鞑子与清军的钱财物资,这才维持了正常的运转。
如今,有湖盐的产出进项,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了。
了解完财政司与商业司的情况后,刘博源将目光望向了教化司的叶正文与秦材二人。
“少卿,说一说教化司的情况如何吧!”
叶正文起身站起,拱手作揖道:“回禀伯爷,按照之前的部署,我延绥镇内的每一个百户堡,都建立有一座私塾,供堡内孩童开蒙。每一个千户堡,都建立有一座书院,供开蒙学童进一步学习。在榆林城,还建立有一座太院,供秀才以上的学子学习,从而进一步方便参加科举!”
“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教育这方面,一定不能落下,本伯要让延绥镇内的孩童,全部开蒙入学,启蒙智慧!”刘博源大叫道。
“伯爷英明!”叶正文拍马屁道。
随后,叶正文又禀告道:“伯爷,目前河套平原由于远离大明,故而没有在那里建立书院,且也没有先生愿意前往。”
刘博源眉头微皱,思索了片刻后,说道:“本伯爷知道河套平原远离大明,不过本伯可以许诺,只要能自愿前往河套平原教书的,五年之后便可获得官身。”
“啊!那这可太好了!学生相信定会有先生愿意前往的!”叶正文欢喜道。
一样米百样人,教书先生也是一样的。
除了部分先生是真正的教书育人,还是有不少先生是奔着当官去的。
如今刘博源亲口许诺,只要在河套平原待满五年,便可获得官身,那可比科举容易得多了,这必定有不少人愿意前往的。
......
大致的了解完延绥镇与河套平原的发展情况后,刘博源总结道:“目前我们的发展情况还是非常不错的,但唯有一点不足的是,还是对于河套平原的开发。”
“据本伯所知,前河套平原与后河套平原(统称东套平原)总计可耕种的土地,足有两千多万亩。可如今,可发的进度竟然连二十分之一都不到。”
“所以,本伯决定,今后收容的流民,将全部迁徙至东套平原,大力开发东套平原,将它打造成我们的粮食与肉食供应基地。”
“李大人,杨勃,你们二人要多辛苦一点,工作的重心着重放到开发东套平原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