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到达新家(1 / 2)
上车前顾北渊特意把三条从笼子里放出来了,郑志东还很是新奇的摸了几下,就是手劲大了些,撸下来好些毛发;林书语本想抱着三条坐车的,可被顾北渊强制放去后备箱里了。
从火车站去往农场的路要经过市区,林书语好奇的打量着这边的建筑,看着几座楼房就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风格,跟俄法那边的差不多的感觉。
后世林书语的“灰熊小队”里就有这两个地区出来的人,林书语的俄法语也是跟他们学习来的,所以也就多看了几眼。
路过国营饭店,三人下车,吃了顿饺子,这里的饺子个头很大,林书语就吃了三个,胜在的给两人包圆了~
为了照顾林书语,车子开得比较慢,好在此前农场联合驻队和金沙镇上的生产大队一起翻修了一遍大路,不然这路程得颠好久呢。
沿途的风景也就那样,山路弯弯绕绕的,好在林书语没有晕车的情况;山上山花开得烂漫,就连路边都有一丛丛的紫色野鸢尾花盛放着,林书语还叫停了车辆,让顾北渊给自己连根摘了一小捧花,紫色野鸢尾花有着淡淡的甜味,非常清新优雅。
继续行驶了一个多小时吧,远远的就看见大片大片的土地,还有三三两两散布着的劳作着的人们。
顾北渊解释到:“麦收完后田里就种了些大豆什么的,有些坑不出苗的或者被田里的虫吃了的,得补苗才行。”
“是啊,这边的位置好,前段时间麦子收成还挺好的!”郑志东补充道。
两人你一句我一句的给林书语讲解着农场这边的情况,林书语听着两人的讲解连连点头,她没种过地,对作物种植什么的更是一知半解的,光靠书本上的只言片语确实理解不了劳作的伟大。
几分钟后农场就到了,郑志东开着车直接进了行政区这边,把车开到了顾北渊家门口,还帮着卸了行李。
做完这些,还交代了待会去他哥那吃饭,就开着车走了, 他得把车停回去还得登记。这是农场的规定。
“辛苦你了,郑二哥!”林书语跟郑志东道谢。
“嘿嘿,不辛苦不辛苦!”郑志东本来就是专门去接他们的,这点事情哪里算得上辛苦。
林书语站在院门口,脚边的三条也就乖乖的陪着她。
“宝宝,我们到家了!”林书语伸了伸懒腰,跟肚子里的孩子打招呼。
“嗯,我们到家了!”听见林书语说“家”字,顾北渊嘴角不自觉的微微上扬。
这是他们的家。
林书语摸了摸肚子,又看了下表,才五点,这么说还提前到了呢。
感觉肚子还不怎么饿,就打算先收拾行李来着,还是先让顾北渊先收拾行李吧,她想逛一下新家!
三条坐了会车已经恢复精神了,林书语喂了几根小鱼干之后就让它自己逛去了,作为这个家里举足轻重的猫咪大人,要巡视自己的领地去了~
这院子跟京都小院的格局差不多,整体面积大了些,但就房屋情况来看没有京都小院出彩。
从选地到布局到基建到落成,顾北渊很是用心地跟进着,郑志辉家也是照着顾北渊给的图纸建的,整体上两家的格局差不多。
青砖混泥砖混大石块建成的院落,既不张扬,也不会落个铺张浪费的名头,别人也就挑不出错来。
大门是一扇厚重的木门,木门后,先是一小块院子,地上是由青石板铺成的长长甬道,这样的设计下雨天什么的也就不怕脏了,院墙一角还堆了些鹅卵石子,显然是打算铺院子用的。
甬道尽头就是前廊,前廊设计很是独特,既能放心大胆地开窗通风,又不用担心风雨吹进窗户里,打湿屋里的柜子等家具。
前廊也不会浪费,顾北渊请人把房沿往院子里延伸一截出来,左边的房檐下堆满了劈得粗细差不多的柴火,还放了两个煤球炉,和若干的煤球,是个简易的柴房了!
右边廊下还放了两张小板凳和几张长条凳垒着,是可以随时给人坐着休息的。靠院墙放着两辆自行车,显然是之前就运过来的那些。
跨过门槛就是正房,简单两间一左一右,左边是厨房,右边是堂屋。
走进堂屋,设计得很特殊,没有盘炕所以看着比别人家的堂屋宽敞很多,只是简单摆了一张八仙桌和四条长凳,桌上是一个暖水壶和几个大茶缸子,另外还有小罐茶叶,没有多余的家具,看着有些空落落的。
西边就是厨房了,顾北渊居然弄到了两口锅,一大一小的,属实难得;格局是照着京都的厨房弄得,整体看着就是干净明了,靠墙的两个橱柜里只摆放了些简单的碗筷,旁边是几个小缸和一袋粮食。厨房还多开了一道门,能直通后院,很是方便。
摇井就打在厨房门口不远的地方,还连着院墙搭了个小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