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0章 取消免税田后(1 / 2)
好不容易才治理起来的县城,真的是不舍得随便丢手出去。
没有最糟糕只有更糟糕,赵家人都很满足于现状,毕竟他们是有参照物的。
想想赵明庚跟胥东升,他们就释然了。
胥东升那还是皇上的亲外甥呢,被派去的那都是什么破地方。
当然,这其中有受了赵明庚连累的嫌疑,那个被他们给自动忽略了。
只是,赵家众县令的政绩,却是耀眼的。
若不是没有上升的实缺,早就该升官了,自然他们所在府的知府,也会水涨船高。
今年突然有了那么多的缺口,别说京里的官员在忙活,地方官也在想办法调动。
赵明庚现在可以说算得上是风云人物了。
毕竟是他凭借一己之力把各地藩王给扳倒了。
对此,赵明庚是不会承认的。
藩王的问题解决了,剩下的便是各地方官员及有功名人身上的免税田的问题。
公告发下来,就惹得怨声载道。
当了官的,自然不会在乎那点税金,而才考上秀才跟举人的,则是犹如天塌了下来。
寒门子弟入仕,目的就是改善生活状态,一下子给砍了,这就真的有点太不人道了。
没了免税田,那考不考得上功名,还有什么意义吗?
意义自然是有的,
虽然免税田没了,可是给秀才跟举人的每个月的补助增加了。
秀才分三等,之前只有一等秀才能够每个月领到米粮跟银钱补助,
现在除了一等秀才领到的米粮有所增加外,银钱方面,也从之前的一年4两变成了5两。
二等跟三等的秀才,则是每年分别有3两跟2两的补助。
最起码保证了秀才能够有钱买米吃,不被饿死。
当然,这种补助,不会持续到秀才们到老。
朝廷出银钱补助读书人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才,
而一辈子不能再上一个台阶的,自然没必要继续供养。
因此,这个期限目前被定为了三年。
三年之后,若是不能再上一个台阶,那朝廷也就不再负责供养了。
但凡头脑灵活一点的秀才,其实想要生存,还是比农人容易的。
毕竟秀才识文断字,可以去教书,也可以去做账房,还能抄书,只要能放下身段就不会活不下去。
若是一个不知道变通的秀才,
就指望着那点挂靠的免税田,那还真就容易被饿死。
至于举人嘛,剥夺了免税田之后,每年能领的米粮多了一石,时间也是三年为一个期限。
举人基本都不靠免税田活着,他们已经有可入仕的门槛,因此,想赚钱的途径,更多了些。
若是家境好的,还可以谋个小吏做做。
只是想要发展当大官,那必须得到京城里参加会试殿试。
只有成了正经的进士,这官级才有机会不断往上升。
取消免税田,在有功名的读书人中闹了一阵子,
在加上皇榜写得明白,在国家大义面前,一切个人的利益,都是小事儿,更何况,朝廷又不是不管他们。
同时,为了给读书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各地私塾跟买卖办了不少,说得更直白些,都是为了这些有功名的读书人准备的。
最受波及的,反倒是那些隐田的所有者。
之前他们利用各种办法,占有的土地,经过从新测量,是老百姓的,都还到了老百姓的手里。
而那些被世家大族占了的土地,也被重新丈量后,不仅日后要每年交租不说,还要补交这些年欠下的粮税。
这个数目就多了。
一年两年不算啥,重点是几十年,这数字加起来,就恐怖了。
一夕之间,曾经耀武扬威的一些特权阶层,被搞得狼狈不堪。
即便是世家大族,也经不起算账,弄得灰头土脸,
甚至有的世家,直接把手里的田地让给了朝廷。
用来抵扣部分的税金。
老百姓们了解的并不多,他们只知道变天了,真真正正的变天了。
只是,这种变天,是他们所喜欢的,好像,之前笼罩在他们头上的一些大山,突然之间就没了般。
做为整件事情的策划人,赵明庚无形当中,给自己积累了不少的福报。
当然,骂他的大有人在。
某人晚上,赵明庚破天荒跟着同僚们一起去吃酒。
当晚回家的路上,马车被堵。
一批穿着黑衣的杀手从天而降。
都以为赵明庚喝多了,比较好对付,实际上,他的酒量千杯不醉。
更何况,但凡到了外面,凡是入口的东西,赵明庚都十分在意。
更何况还有一段时间,是被赵青荷用各种迷药跟毒药训练过。
因此,赵明庚闻一闻酒味或是菜味,就能分辨出,食物的安全性。
比如,今天喝酒喝到一半的时候,赵明庚的酒杯被同僚“不小心”给弄到了地上。
再给赵明庚送上来的酒杯,酒水倒入杯中,赵明庚便闻出了不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