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兴也勃焉,亡也忽焉(1 / 2)
老朱挥挥手示意无妨,示意刘秀随意找个位置坐下。
刘秀朝着徐达、宋瓒颔首,自觉在最末位坐了下来。
见三人面目严肃的样子,刘秀暗道,
看来他们是在谈论什么…
老朱看了眼刘秀,接着转而说道,“宋先生,咱也知道你说的那其兴也勃焉,其忘也忽焉。以你来看,王朝之兴亡,其在人乎?”
刘秀闻言了然,看来老朱是正在与徐达和宋瓒二人讨论国事,
眼看着宋瓒和徐达二人,并不生涩的样子,刘秀便知道,老朱与臣子们经常如此商讨政事,
刘秀对老朱的佩服不由又加深几分,朱元璋做为大明天子,却从未想过一日,凭着超人的意志力和智慧,治理着偌大的疆域,
并且,还并不自负于所知,反而时常与臣子大儒商讨政事,
其劳模程度在皇帝中恐怕也只有政哥儿了…
或许是老朱起的调子太高,其后的大明皇帝与之相比,倒显得远没有如此耀眼,
尤其是到明中后期之后,令人印象深刻的反倒不是大明皇帝,而是那些大明的臣子,
宋瓒沉思片刻,显然老朱的问题格局非常之大,就算以他的智慧来说也不能回答的面面俱到,
烛火在屋内静静燃烧,屋内甚至安静地可以听到蜡烛细微的噼啪声,
时间仿佛在这里静止了一般,刘秀不由将呼吸都放轻了几分,
许久,宋瓒开口道,
“陛下,臣以为,王朝之治在于天。”
徐达闻言眼中闪过了一丝轻蔑,但这眼神转瞬即逝,就连刘秀都不确定自己老丈人是否真的露出了这般眼神,
老朱饶有兴趣地开口问道,“天?”
宋瓒点了点头,“民为天主,君为天子,王朝起落应之在民,民兴则国兴,民困则国困。”
老朱闻言不解道,“咱听你这意思,应是王朝之命在民啊,何故在天呢?”
宋瓒继续道,“民只是天的一个反应,然而其并不能完全代替天,况且民众如畜群,天子如鞭扞,如没有天子指引,民众亦会如困。”
刘秀闻言思考道,
先生的说法倒是稀奇,与儒家的民本思想有些相似,但又有些许不同,
他既重视民众的重要性,也强调国家对民众的引导,
兼顾了不同时期的儒家思想,取其精华,自成一家,
难怪宋瓒如此为人所尊敬,恐怕儒学已经被他研究的极透了,
若不是出了王阳明这个圣人,恐怕宋瓒这门学说,稍加完善一番,经过几代人修整,也可为一代显学。
老朱挠了挠头,“咱还是不明白,你又说民,又说君,可咱没看到与天之关系。”
宋瓒眼睛一闪,说道,“陛下,天便是天,天顺时天下丰,天怒时天下灾,天灾地灾无常,在地动水患大旱接连不断之时,国家安在?”
“此之谓其亡也忽焉。而君民天下治,在天灾面前,无非是稍加延缓王朝之覆灭。”
宋瓒重重叹了口气,语气中满是对天命的无奈。
刘秀看着宋瓒,不禁想到了中西方的一部分伟人,他们极学业之精,穷极先人之智慧,将所学知识退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可那之后,他们又纷纷归于神学,
莫非万物的尽头,真的是神学?
刘秀不禁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