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对金辽要狠,对大宋要稳(2 / 2)
“你要体面,我给你体面!
你要不会体面,我就帮你体面!”
朋哥儿就这么尿性!
……
主力尽出之后,朋哥儿又在燕京城唱起了空城计,这活儿他熟的很。
燕京城内的百姓,对这个大高个子的大王,从担忧、拘谨到熟悉,有时候一天能看到几次。
颠覆了他们对帝王的传统感受,他都不开朝会的吗?他都不忙着游戏三宫六院的吗?
跟离谱的是,大王居然公然宣布取消了跪拜礼,不用跪拜将军、官员。
就连大王自己“出巡”,百姓路上遇到时避让就行,都不需要叩拜。
其实朋哥儿就是闲得蛋疼,自己找事做,没事就转悠。
这个燕京城可不是另一个时空,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最高成就。
那可是在“金、元、明、清”四个朝代不断扩建完善。
最终形成“九经九纬”、“前朝后市”、“左祖右社”,外城城周七十里,古代百万级人口的“超级城市”。
如今这燕京城,只是那个时空京城西南角的一小块而已,跟现在繁华的汴梁城一比,这就是个弟弟。
但是朋哥儿一点都不嫌弃,毕竟这是属于他自己的城市,并且他也没打算再将其扩建成原来的模样。
关于未来大明都城的问题,朋哥儿和小舅讨论过多次,可选择的也就南北中三个地方。
“金陵、汴梁、燕京”。
选燕京是情怀,穿越者心中的“首都”当然首选这里;
汴梁是省事,毕竟一个百万级人口的大城市,相关设施和行政线路,已经被大宋百姓习惯了百余年。
金陵是李诚的建议,虽然夏天会难熬一些,但是大明未来的方向必然是海上。
靠近南方也方便施政,毕竟江南才是中华的财富和人口密集之地。
朋哥儿对此嗤之以鼻,小舅就是十里秦淮的文人情节,不然呢?
不过这都是后话,八字还没一撇哩。
城内的各个百户所已经初步建立,以上次俘虏上万青壮为主体的“劳动力”,也逐步适应了每天上工,吃大锅饭的生活。
第一批百哨五千余的少年兵,基本都是这些人家中的半大小子。
按照一队扩两哨的常例,唐翊带着一哨老兵、十二哨辅兵接手,已经完成编组,开始正式训练。
实话实说宫城里阴森森的,朋哥儿不喜欢待在里面,“元和殿”被他当成宿舍和办公室。
下午到晚上,他会在这里处理些琐碎的公务,主要是各个点发来的情况汇报。
上午吃完早饭,他就骑着马带着一哨护卫,在城内城外各处“巡视”。
尤其是伤兵营和新兵营,他每天都会去一趟,和老兵们谈谈心,和新兵们聊聊家常。
这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情感投入,效果那是杠杠滴。
惠而不费,
劳而无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