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肩负起一个领主的责任(1 / 2)
不知道多少人在羡慕柞宁,要是自己的城市也能有这样一枚鼠符咒多好啊。
然而柞宁人家是李听白的故乡,有点特殊待遇再正常不过,其他城市既不沾亲带故,也没多少交集,很难有正当理由请动,否则新唐这么大,怎么可能全照顾的过来,
所以其他地方的人眼红归眼红,但也没太多想法,可有一个地方的人就不一样了。
那就是李听白的封地南滨县,您老人家可是我们的领主诶,带领领地人民发家致富不是天经地义的么。
说起来,最开始成为李听白封地的时候,南滨县的人是五味杂陈,从此每一个南滨县出来的人,身上都会套着一层有别于其他地方的标签,说不上荣幸还是失落。
他们、或者说新唐上下,对领主分封有一种发自骨髓里的抗拒,就是因为前唐的浩劫太过惨烈,教训实在深刻,所以才不想重蹈覆辙。
新唐立国后,除了最开始的那一批功勋象征性的被封为领主外,此后再无一人获得过这样的封赏,直到李听白。
对于陛下给李听白分封领地,新唐没一个人会反对,实在是李听白立下的功劳和重要性太大了,大到必须用最顶格的封赏来作为回报,那么还有什么封赏比的上实实在在的土地?
为什么历史上总会发生改朝换代,还不就是因为土地兼并严重,大多数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根基,这才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可问题是为什么陛下会选择南滨?
新唐有两千多个县,两千分之一的概率怎么就落在了他们的头上?
奈何这个决定他们无法左右,只能默默接受,祈祷李听白这样一个神仙般的人物不会在封地上乱来,南滨已经够穷了,经不起多少折腾。
为此,还有不少生出这样担忧的本地人,选择了不接受成为领民,只保留新唐公民这一层身份。
唐律分封法赋予了新唐公民这个权利。
这样的人间清醒还不少,大约有五千多人,所以最终成为李听白领民的,只有四万多一点,不过李听白不在乎,他也不差那点税收。
当然,这些人也是有权利继续在南滨生活的,不过虽然还是生活在南滨没有搬迁,但户籍实际上已经被迁移到了临近的县城,在法理上受临近县城管辖,不属于南滨人了。
区别在于,日后李听白的任何决策都不会落到他们头上,坏决策不会侵害到他们,好决策他们也享受不到。
好处?能不折腾就烧高香了。
不过随着时间一点点推移大家发现,日子好像和以前并没有任何区别,负责管理当地的还是那些朝廷委派的官员。
李听白从来没有插手过当地的任何事务,也没有制定过任何一条法规,南滨还是保持着和其他地方一模一样的节奏。
南滨和李听白之间唯一的纽带,就是税收了,可即便税也是由朝廷代收,再统一转交给李听白。
导致这个领地,封了,又好像没封。
南滨人从一开始紧张到如今的习以为常,保留现状也挺好,至于多的那一层身份也不是坏事,和外面的人说起来也有面子不是。
不然陛下为什么不选其他地方,偏偏就选了我们南滨呢,肯定是因为我们这里有什么过人之处。
对此,其他地方的人表示,难道不是因为你们那里比较偏,人口少面积大,所以才被陛下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