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学霸的基操3(1 / 2)
潘霞有了赵校长的提点和安慰后心态明显稳定了很多,接过老师拿给她的题卡看了一遍,她就知道了这两题她不会。
转头看去,那人已经开始动笔写答案了,她深深吸了口气,对着赵校长开口,“校长,很抱歉,我题不会。”
赵校长露出温和地笑,“不用道歉,学海无涯遇到不会的东西很正常,心态要平和。不要因为一时的情绪蒙蔽了双眼,心放正就是好孩子。”
潘霞点了点头,默默走向后台。
赵校长看着潘霞的背影目光复杂,但愿她能听懂吧……
对于潘霞的立场,台下的师生们也没有什么意外,毕竟随着题目难度的加深,潘霞的力不从心已经很明显了,所以她直接放弃这一题大家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甚至可以说是预料之中。
现在大家好奇的是傅瑶瑶这位同学,看她的样子她又开始做题了,这次也能对吗?如果对了的话,那她就是满分了。也意味着她现在所具备的能力就已经高于大部分的学姐学长了,而他们又是国家第一批大学生,那她甚至可以说是目前学校学生中的第一人。
这就很很神奇很玄幻了,要知道这可是一个大一的新生,这代表着什么?代表着这是妥妥的天骄第一名,妥妥的学霸,妥妥的大佬啊!
大二的学长学姐心情就很复杂了,虽然他们作为推荐的工农兵的大学生,底子和知识覆盖面是要差一些,可他们毕竟已经上大学快两年了,马上就要毕业了。竟然被刚刚入学的学妹给比下去,心情有些无法表述。
大一的新生们就很兴奋了,他们刚刚来到大学,他们的同学就能碾压学长学姐,骄傲啊~他们于与有荣焉啊~~尤其是77届机械一班的同学,要是身后有尾巴,此刻就能看到他们座位那一片群尾冲天、群尾乱舞,纯纯的嘚瑟。
他们激动地看着台上的萧窈,有的甚至不自觉地开始颠哒腿。
“宝子,老大太牛逼了。”一个同学忍不住感叹。
“我早就告诉过你们了,就像林辅导员说的,她在即荣耀!咱们来学校学习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做出一份成绩吗?没根基的咱们要想做出一份成绩必须抱团一起努力,咱们多幸运班里现成的大佬啊。跟着老大走不会错的。”
金宝侃侃而谈,还不忘给一帮兄弟洗脑一下关于团结一心抱团发展的路线。
傅玲玲看着金宝就像个江湖骗子似的,在那一本正经地忽悠人,她都不知道她妹妹要搞什么事业,他却坚定瑶瑶一定会搞出些什么似的,而那些人偏偏还深信不疑,这该说是一种才能还是一种技能呢?
有人轻声提醒傅瑶瑶写完了,几人抬头看去,果然老师已经去拿答题卡了。这次萧窈答题的时间稍微长了些,但也不到十分钟。只用了答题时间的一半不到。
大家这次没有人交头接耳,也没有议论,大礼堂内安静异常。
答题卡在一个一个教授的手上传阅,他们的心也跟着像过山车一样,一次一次高低起伏,紧张刺激。
终于赵校长走上了台,“第五题,潘霞不得分。傅瑶瑶,记20分!”
台下哗然声再起,似是惊呼又似是早有所料。
“其实,最后这道题,我们应该给她加分的,因为她每道题都给了三种解法。但是鉴于潘霞已经放弃,所以咱们也就不做加分了。”
这下台下的学生们受不了,我擦,这题她不但会,还全对了?!不但全对,做题的速度还很这么快!不但速度快,她还有三种解法!?
这还是人吗?
这一刻直接奠定了她学生第一人的地位,天骄榜排名第一当之无愧!
这个时候对于萧窈是靠关系进入实验室的质疑声音几乎没有了,她用实力证明了她有进入实验室的资格和能力。
开玩笑,这样的人没有资格进入实验室,那他们是什么?
“第一环比试结束,傅瑶瑶胜出。”
随着赵校长的话落,台下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掌声!
赵校长压了下手,“下面我来讲解一下第二项比试,第二项比试是实验室的操作能力、理解能力和应变能力的比试。”
“经过多位教授商议,为了公平公正,今天的试验项目是由三位教授共同拟定的一个全新的试验。先由一位教授演示讲解一遍,潘霞和傅瑶瑶在旁学习,之后由两人分别操作并写出实验报告。整个过程台下的十五位教授全程监督打分。满分30分。”
随着赵校长的讲解,台上的桌子和椅子已经被泰勒下去,换上来两个实验桌,而潘霞和萧窈也已经换好了白大褂等待在一旁。
“下面有请我们的郑教授上台做这一环节的讲解老师。”
穿好白大褂的郑教授走上前来,郑教授年纪不大,甚至可以说很年轻,看上去也就30左右,180左右的身高,长相儒雅精瘦,带着一副金丝边的眼镜,看上去是个很严谨认真的性格。
萧窈和潘霞两个人向郑教授问好,郑教授只是点了下头,也并不说话。
在赵校长宣布第二环节开始之后,郑教授就开始动手做实验给她们讲解实验相关的原理和作用。
台上的声音不大,台下的师生们听不到,但却不妨碍他们的讨论。
“竟然是郑教授!”同学A惊呼出声。
同学B;“郑教授好年轻啊,你们有没有觉得他好俊啊?”
这一听就是个女同学的发言。
“郑教授是谁啊?”同学C问出了声。
他平时没在校园里见到过这位郑教授啊!这么年轻的教授他要见过肯定不会没印象的。
同学D撇撇嘴,“同学,你肯定不是物理系的。”
“没错啊,我是外语系的。”同学C回答。
“那就怪不得了,我给你讲郑教授可是我们物理系的传说。”同学D神秘兮兮地说。
同学C回答:“兄弟,愿闻其详!”
同学D招招手,你附耳过来的样子,待同学C靠近,才轻声说起,“郑教授是海外留学归国的,他有个国家级的研究项目,平时那是讲完课就走绝不多停留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