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给太后请安(1 / 2)
吕芩洁和音离两人身边发生的小插曲并没有引起杨秋的注意,因为现在他身边正站着另一个青年,当朝太子朱泓烨,不知道杨秋是不是跟太子有缘,朱由昭当初也是太子时和他相识,朱为灿做太子时得到了杨秋的帮助,现在这位新太子又跑来和杨秋套近乎。
“泓烨参见皇叔。”
这个称呼不可谓不高,作为一名异姓王,杨秋是没有资格被太子称为皇叔的,只有朱为灿的兄弟亲王才有这个资格,不过太子不在意这些细节,杨秋自然也不在意,他泰然的坐在坐垫上举起酒杯道:“见过太子殿下。”
朱泓烨微微一笑,示意太监给他搬了一张坐垫,直接盘腿坐在了杨秋的对面,对于这个太子,杨秋对他的了解可能比对朱为灿还要深,因为当初朱由昭设立朱为灿为储君绝大部分原因就是因为眼前的青年,其实太子的年纪和杨秋相差不大,朱由昭给他的评价是和杨秋很像,至于哪里像朱由昭没有说,只是拜托杨秋以后要多多提携他这个皇孙。
“泓烨听闻现在安西府在皇叔的治理下,正在变法革新,而且效果非常的好,无论是经济和军事都在快速的壮大,泓烨斗胆想向皇叔讨教一番。”朱泓烨思考了一会后才开口道
而杨秋听到他这句话摇了摇头,看着太子身后的大臣们说:“有些东西只有适合不适合,安西说大不大,不过是北明治下的一个都护府而已,说小也不小,足足有一国之地,这些变法能够在安西畅通无阻的实行下去,一方面是安西百废待兴两国文化大融合
另一方面则是安西现在只有一个声音,平西王府说什么,下面的官员们就会去做什么,而北明不一样,北明的官僚体系已经根深蒂固,就算是陛下想要革新变法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那是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慢慢去一点点的剔除毒瘤,完成革新的。”
杨秋的话让朱泓烨沉思了下来,这些道理他都懂,可心中的抱负让他不得不寻找更好的办法,而安西府就是一个最好的榜样,于是朱泓烨再次问道:“可是皇叔和皇爷爷不也用铁血手段将根植在北明百年的士族给剔除了吗?”
将杯中酒倒满后,杨秋转动着手里的酒杯说道:“太子认为士族被剔除干净了吗?”
朱泓烨皱着眉头问道:“不然呢?”
杨秋呵呵一笑道:“士族不过是一个名称罢了,你可以叫士族,我也可以叫士族,只不过当初最强的的一批被我们杀光了,于是其他的小氏族换了个名字,踩着老士族的尸体爬上了现在的位置。”
朱泓烨深吸一口气问道:“比如?”
杨秋将杯中酒一饮而尽道:“门阀,党派。”
此话出口后,杨秋和朱泓烨同时沉默了下来,如今北明最大的党派自然是以当朝首辅刘维之的学士派为首,其次是各个掌控六部的贵族门阀,虽然现在三省六部各个职权的官员不再和当初被士族某一家全面掌控时一样,可本质上并没有改变
朝廷对下属各州府衙和百姓的掌控权依旧把握在各个小门阀手里,这些门阀勾心斗角,费尽心思的想要爬到当初士族的高位,当然这种情况对朝廷来说是一件好事,有竞争这些门阀党派的人就会费尽心思在皇帝面前做出政绩,而坏处则是变法革新的难度要大大的增加,皇帝将变革的任务交给某一个党派,那么另一个党派肯定要拒绝,甚至皇帝刚提出来这个意见,就会因为某个党派同意,而另一个党派的不同意而搁置。
正如杨秋所说,现在的北明想要变法革新,要么一步一步需要几代帝王去慢慢改变,要么就跟安西一样,出现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故,让整个北明来一次大洗牌,而这种代价肯定高的吓人,甚至有可能出现北明一蹶不振被诸国趁机吞并的结果。
似乎是想通了这个关节,朱泓烨又询问了杨秋一些小的治国方针,杨秋那懂这些东西,安西的变革基本上都是吕芩洁提出大方向,由李甫林根据实际情况去摸索实行,就这还出现了很多后遗症,说白了安西也在两眼摸黑进行中,杨秋能给朱泓烨提出的意见很少。
总的来说,这次交谈还算愉快,只不过太子的表现引起了学士派的不满,太子是他们一手培养出来的,如今却和朝廷大臣们的公敌杨秋走的这么近,心中难免有些不舒服
学士阁的官员还专门询问刘维之怎么看待此事,而刘维之当然也不舒服,可杨秋是什么人,他很清楚,除了先帝朱由昭,没有人能够拉拢到这个山野猎户
就算朱为灿将自己的身份摆的极低,依旧不能让杨秋亲近一点,身为首辅大臣这一点他还是看的很清楚的,所以对于太子的行为,刘维之自然不会放在心中,只是认为太子对平西王这个人感兴趣而已,等以后再给太子多灌输一些杨秋的劣迹,那么太子也就不会跟杨秋亲近了。
刘维之自认很聪明,自认太子会听他们这些老师的话,可他忘了一件事,做为朱由昭最疼爱的皇孙,当初朱由昭可没少在朱泓烨耳中灌输杨秋的好话,一个是北明除了开国皇帝以来威望最高的皇爷爷,一个是太子也觉得迂腐的老师们,那么杨秋在朱泓烨心中是个什么样子自然早有定性。
宴席很快就进行到了尾声,如果不是太子跑来和杨秋搭话,他早就离去夜敲寡妇门,不对,应该去给太后娘娘请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