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第二次战略(1 / 2)
彭城之后,看着淮水为之不流的联军,汉王才知道,曾经有人几乎拼命想阻止他们这样的命运。
可是,当时的形势,谁能想到的呢?
……就是那些倒在彭城项羽马蹄下的尸骨,在活着的时候说的是什么?说那个人胆小如鼠,怎么能当将军?
汉军上下如此待他,凭什么认为他还要回来救助?
可他收拾散兵,阻断敌军,稳住局势,第一时间赶来。
萧何的国士不是随便送人的评语。
荥阳。
再次看到韩信的时候,汉王当着所有将士谋士的面,再次端起来那枚被退回的将印,诚心诚意说:“若将军不计前嫌,还请收下。”
韩信没有接。
汉王继续说:“都怪寡人言不听计不从,才有今日之败。将军若能继续相助寡人,还请收下这枚帅印。”
韩信后退一步。还是没有接。
汉王:“将军是要刘季再建一座拜将台吗?”
韩信又后退一步:“臣惭愧,事已至此,臣已经再无良策。”
汉王愕然看他。
汉王想过韩信会埋怨自己,会赌气,甚至是威胁,竟然没有想到是这个,是:“再无良策。”
这枚帅印,汉军兵符,他担心收不回来,谁知道是给不出去。
众位将士也面面相觑,似乎不太明白“臣再无良策”这短短五个字的意思。
没有人知道彭城以后,韩信也在自责:“练了那么久的忍耐力关键的时候全部没有用处,怎么关键的时候就那么忍不住?”
不,他是阻拦了,但是没有尽最大努力。
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想过自保。就是因为不想引起来不必要的忌惮,他表示了激烈的反对,但没有义无反顾的坚持,如果早知道这般结局,就的确应该以命相抗的……
到现在,拿什么再接那枚将印呢,他也没有一战安天下的良策了。
臣已无良策。
这就是结果。
原来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这回事。
所有的主意都要有知识,有经验的基础上,角度选对,再殚精竭虑的想,更不用说还有推演补充实施。
汉王:“我早该想到,将军对于取天下本来是一个完整的计划?”
韩信黯然:“难道一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值得大王登坛拜将吗?”
去年七月,韩信之所以上拜将台,是因为他有一个完整的取天下的计划。他以为一年时间足够他把一个天下奉给信任自己的人,然后功成名就。
如果不是因为是看到了那样的机会,谁去楚归汉?如果知道仗最后打成这样,就算是用八匹马拖他也不会上拜将台的。
为时已晚,事已至此,多说无益。
韩信对汉王行了一个礼,然后慢慢后退,转身,离去。
阳光下室内外交错着光线拉起来的长长短短的影子,看起来像是明明灭灭被抽离的希望。
那个年轻的背影,看起来竟然有些疲惫。即便是兵出三秦那样大的战役和急行军也未曾见他如此疲惫。
他比谁都更不甘心吧,他那个没有机会实施的按天下的良策一定非同凡响,就因为这样一个汉王,就连一个实现的机会也没有。
“等一等。”汉王喊出这句话的时候,自己也不明白叫住韩信又能如何呢?但话已经脱口而出,韩信已经停步,汉王只好说下去:“如果没有良策,还有没有别的策略?如果没有上策,可否告知中策,如果没有中策,我想知道下策!”
韩信止步,转身:“下策,大王会用吗?”
“用不用是我的事。”汉王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