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腊八(1 / 2)
菌菇包做好后的第十三天,第一批香菇可以采摘了。收的不是很多,一共才收了三十几斤。隔一天,第二批香菇采摘,收了近五十斤。待四个房间的香菇都能采摘时,每天都能收近百斤的香菇。“如意锅”用不完的,还能卖掉一些,真正的紧俏货,卖到了一百文一斤,还供不应求。
毕竟在这个时代,高门大户家里有冬季用暖房养花的,还会在暖房里种上一点青菜给主子们打打牙祭。新鲜的蘑菇可是地方弄的。就是“如意锅”里的菌菇汤底用的蘑菇也是蘑菇干货泡发的。
刘管事就从兴平镇请来了打井的匠人。商量好一口井二十两的价格,因为是山地,打到五丈还不出水的话,钱得照付,如果需要继续往深了打,还得加钱。就开始架起他们打井的家伙式。
看看人家拿出来的各种打井用的工具,钻具,吞筒,扫镰,刮筒,套管等……周沁只认识绳子和竹筒。再看人家打井,一会儿就打了两米多,比昨天刘管事他们的速度快了几倍都不止。
本来还以为,要打上十丈八丈的,才能出水,没想到还没用到五丈,水就喷涌而出。只是水面较挖井处的地面低了两尺有余。
但是那“井水”上雾气氤氲,热气腾腾的景象,大家都看到了。
“哎呀,沁娘子,这看着可像是温泉啊。”刘管事兴奋的说。
“我看着也像呢。去取个桶来,咱们打点水瞧瞧。”
打井匠人:“这位娘子不嫌弃的话,我们带的有小桶,您可一用。”
“不嫌弃,不嫌弃。老刘快去打点水来。”
周沁把手伸进小桶里,里面的水果然触之温热。
正是因为打井的事,让周沁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再看到自己宅子里的那些蔬菜时。就在想看到有年代文说蔬菜大棚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发明出来的。
古代也有用暖房养花的。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去书城找了半天,才找到了一本《诏定古文官书序》。书中提到“秦既焚书,患苦天下不从所改更,而诸生到者拜为郎,前后七百人。乃密种瓜于骊山陵谷中温处。”
再想着他们“如意锅”现在的蔬菜供应商,他们的青菜不就是种在温泉处的。
现代的蔬菜大棚,需要大量的钢筋,和塑料膜。这些东西空间可以买到。但是凭空拿出来用于人前。原谅周沁胆子小,她是真不敢。
在商城又买了一些关于古代暖房种植技术的书籍,做了很多笔记。才结合了火炕火道技术开始扣面积更大的“火室”——古代版的蔬菜大棚。
技术出来了,就赶紧从附近的村子雇人,在宅子的西边盖蔬菜大棚了。长十五丈,宽两丈。一个大棚大约半亩地。
现在才初具模样。要能投入使用至少还得十天半个月。
……
腊八这天早上,厨房煮了很多腊八粥。周圆过来询问,可有要送腊八粥的人家。
前世,周沁也只知道过了腊八就是年。这里的腊八,亲戚或者关系亲近之间,还要互送腊八粥的。也不知奶奶,三丫和石头怎么样了?
“没有要送的。”周沁是真的情绪低落了。
“那哥儿和……”
“他们的爹不在了,他爹那边的亲戚也不在了。我如今和娘家相隔万水千山,就是想送也是不成的。”
“都是我不好,还让厨房多做了些。”
“没事,往县里沁园送些,让你爹娘也尝尝,还有‘如意锅’也送些。”
“是,我这就去办。”周圆心里也后悔,这事儿终究是自己多嘴了,事先也没搞清楚。
上午时,县里沁园也送来了腊八粥,甜的和咸的两种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