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水车(1 / 2)
但是这个水车是可以改进的,只要朝廷支持,相信凭借着老百姓的智慧慢慢的就会越来越好。
在真正的历史上,水车在乾隆时期几乎灭绝了,导致后世也找不到原型。
为什么,
因为乾隆这个王八蛋,在下江南时无意间看到这个水车竟然如此便利。
而且周围官员更是把这个水车夸上了天。
其中有一个官员嘴比较欠,他说:“一个水车能顶得上几十个汉子,实在利国利民的好东西。”
谁知道这句话说错了。
这水车确实利国利民的好东西,但是他忘记一点,那就是乾隆并不想利国利民。
只因为乾隆是满人,少数民族。
当他听到一个水车顶几十个人后,那么十个水车呢,顶几百个人。
一百个水车顶几千人。
整个大清国有那么多水车,这如果全部用上了,得有多少个吃饱了没事干的人啊。
这些人不去劳动,每天蜗居乡里,对统治是非常不稳定的。
万一他们每天不干活,突然有了思想,搞起了反清复明的旗帜…
所以乾隆当场就叫制造水车的人砍掉,那个水车还是经过改造的,如果应用到民间,无数百姓将因为便利而活下来。
只是还没有出壳,就被乾隆扼杀到摇篮里。
为了防止百姓吃饱了没事干。
乾隆还搞起了三十三两白银的垃圾政策。
当时白银不值钱,大量的银子流入国内,经过统计一个正常干的家庭每年需要的费用大概是三十五两。
超过了三十五两,老百姓就会有幸福感,满足感,会利用多余的时间做些自己想做的事。
但老百姓有空闲时间的话,对于统治就难了。
所以为了让老百姓继续干,不停的干。
清朝政府推出了三十三两白银政策。
无论你老百姓再怎么干,你的收入永远也达不到三十五两。
达不到,就会产生焦虑感,就会努力的去干,要不然自己的收入就没了,没有了就没办法养家庭。
这样死循环下去,老百姓自然不会再管朝廷的事。
什么?皇上死了,关我屁事。
老子再不干,自己都没有活路了,你就算老天爷死了,也别挡着我干活。
那种政策只会发生在清朝,永远也不会出现在明朝。
因为明朝是包容性的,开放性的,能与世界接轨的朝代。
朱由检非常满意这个水车的建造,他询问道:“像这样的水车,一年大概能生产多少辆?”
“回陛下,八轴年产约三百台,小轴距约千二百台,只需要五年,完全可以让全国上下都用的上这种水车。”
一旁的徐光启看到皇帝的眼神没有变化,知道这个水车也只是微不足道的东西。
毕竟这是根据书中改变的,只是增大了抽水量,没有实际性的效果。
而且制作也比较复杂,需要很多工匠不停歇的做,用人成本太高。
上一个人用物,这一次用人。
他示意宋应星说出下一个发明创造,别在这些东西上面卖关子了。
毕竟皇帝关注的不是香皂和水车。
而是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