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卢俊到港岛刘小玲去京城(2 / 2)
深川这边的沿海巡查得很仔细的,基干民兵平日也都配枪,对于陌生人盘查得非常认真,还是他的退伍军人证帮他省去了诸多麻烦,看望舅舅也让他在村子里有了住下来的理由。
陈金是个渔民,他妹妹因为一次外出认识了夏阳的父亲,也就是他的妹夫。妹妹嫁到南省后,他还是10年前见过外甥一面,如今再见,都已是一个大小伙了。
夏阳关上房门,看约定的通话时间就要到了。拿出对讲机,又拿出一个耳机戴上。
卢俊的声音传来,报了平安。马上,夏阳就将东西全部收好。
按照这次的约定,如果有需要通知藏南的消息,夏阳在10点时用对讲机将消息传递出去,由另外一个人发电报去藏南。
卢俊在港岛呆了一个星期,李明玉也试着让卢俊去考察一下资本主义腐朽的生活。卢俊拒绝了,李明玉也没感到意外和坚持。在藏南时他就发现了卢俊这帮人的不同,他也猜到了,这个藏南最大的药帮,他的组成人员应该都是军人。
卢俊通过这段时间的观察以及跟李明玉的交谈,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这时代港岛,商业贸易确实发达,但制造业主要还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临回藏南的前一晚,卢俊跟李明玉来了一次长谈。
李明玉在家族中的地位实际上并不高,家族中做主的是他的大伯,而他的父亲只是排行老二,算是李家的核心成员。
卢俊提出在港岛成立公司想法,还希望能跟李家合作,这让李玉明心动。
如果真能合作,就算家族投资也应该是由他负责,也就是说他能从边缘试探着参与家族中心的事务管理。当然前提是这个合作能产生效益,否则就不好说了。
“卢老弟,我就知道你是个有本事的。不过只做机械加工这些家族肯定不会参与。有没有自己的产品?”
“产品肯定有!我的想法是做新型机车。但现在的机车配套产品不行,我前期会建立为新型机车生产配套产品的工厂,随后再生产新型摩托车。”
李明玉立刻听出了卢俊话中的意思。
“卢老弟,你是说这种新型的机车跟现在的机车并不相同?”
“是的,从蓄电池到发动机等都跟现在机车有很大不同,更为先进。在生产前,我需要申请这方面的专利,还得请李大哥帮忙在港岛帮我找擅长这方面的律师。”
“律师的问题好解决。”
“还有,合作的话我的技术占股比较重,加上投资,我要控股权。”
李明玉道:“合作的事我会去找大伯,但合作能不能成得看技术是否真的先进。”
卢俊点点头。
港岛有钱人又不是只有李家。
港岛的商贸竞争那么激烈,内卷严重,想做实体的富豪到处都是。只要有好的产品,想合作的人不怕找不到。
1966年4月10日,刘晓玲和郝敏坐上了T110次特快列车,前往京城汇合。
考虑到两个女孩子年纪太小而且郝敏还有乐器要拿,周老先生特意派了一位叫柳宗希的小伙子提前来魔都帮忙订票和拿行李。
柳宗希25、6岁,小伙子一看就是很干练的样子。一路上忙前忙后,直到把行李拿进了卧铺车厢,这才休息了一会。
“两位同学,这有两张卧铺票,一上一中,你们俩怎么安排?”
郝敏看了一眼刘晓玲,刘晓玲也懒得跟她争,道:“郝敏你先选吧,我无所谓。”
切!坐过卧铺吗?知道上下铺的区别吗?乡巴佬!
郝敏说想清净,选择了上铺。
柳宗希把郝敏的挎包给她递上去,又把装乐器的包归置了一下,然后对两人道:
“卧铺票有些紧张,没能买在一个包厢,我就在隔壁,有什么事叫我。”
这时候,另外两名乘客站在了卧铺车厢门口,等着进来。
柳宗希走了出去。
进来的两个乘客显然是一道的,行李都不多,各自背了一个挎包。
刘晓玲坐在自己铺位上,看这两位乘客都在四十岁的样子,一看就是哪个单位的领导出差。
两个人进来也没商量,其中年纪稍大的一个随手把包放在了上铺,然后两人在下铺坐下。
年长那位看了一眼刘晓玲,再看了一眼对面上铺还在收拾的郝敏,习惯性的猜测了一下,又觉得不对。
便对刘晓玲笑了笑,问道:“姑娘,你们是学生?”
郝敏在上面听见中年男人搭话,懒得理睬不说话。刘晓玲不想让对方下不了台,点点头应了声。
见两人不太爱搭话,中年男人也不再跟她俩说话,低声议论起什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