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公子哥(2 / 2)
但项守拙项侍郎却对徐静昌种种的“不称职”行为视而不见,无论徐静昌如何的不靠谱,也不管他怎么懈怠玩忽,从来就没有批评过他哪怕一句。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项守拙项侍郎是徐家的“旧部”,老公爷徐增寿是他的老上司。
从洪武年间开始,项守拙项侍郎就在“后军都督府”任职,是个制械司的四品主事,虽然从来都没有打过仗,也没有见识过真正的战场,也算是个典型而又纯粹的武官。
到了建文年间,因为朝廷制度改革,已经熬了几十年的项守拙却被调到了工部,终于成了“位高权重”的工部侍中。
部堂当中的侍中,地位仅在尚书之下,还在侍郎之上,绝对算是个很高的官职了,而且这个官职在整个大明朝的历史上仅仅只是在建文朝出现过。
结果没过几年,建文朝就完蛋了,朱棣做了皇帝永乐朝就开始了。
自从朱棣登基为帝之后,立刻就把被朱允炆改过一次的官场制度又改了回来。
于是乎,项守拙项大人就“失业”了。
他的这一次失业,并不是因为他干的不够好或者是他本人的能力不足,而是朝廷直接就取消了六部当中所有的“侍中”这个职务。
连职务都没有了,哪还有什么官职?
这对于兢兢业业干了大半辈子的项守拙而言,绝对是一个天大的灾难:辛辛苦苦干了几十年,到了最后却取消了这个职位,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他的年纪已经没有了从头开始的可能。
在这个关键时刻,又是老公爷徐增寿的极力举荐,说他“兢兢业业”“勤勉任事”,才有机会转到了侍郎的职位上。
虽说品级降低了整整一个级别,事实上还是干着以前的那些事情。
最重要之处还在于,他终于能够以部堂高官的身份“光荣退休”,即便是在“退休”之后还可以享受到同等级的待遇,按照朝廷的“荫恩”惯例,他的子侄晚辈还可以不通过科举直接进入官场。
对于老公爷徐增寿一再“保举”和“提拔”,项守拙是很感恩的,从很大程度上而言,项守拙这个堂堂的朝廷命官,其实就是徐家的旧部。
所以,老公爷徐增寿才会把安排自己的儿子给他“打下手” ,就是让他多多关照的意思。
徐增寿是项守拙的“举主”和“恩主”,按照当时的传统,他一定会有所报答:项守拙早就想好了,就算徐静昌整天鬼混一点点的能力也没有,他也照样会给出一个“卓异”的最高评语。
一直到了后半晌,“失踪”了大半天的徐静昌终于出现在项守拙的面前。
“项大人,”满身酒气的徐静昌把原本早就应该交上来的疏文一股脑的堆放在项守拙面前的书案上:“这是昨儿个疏文,原本是昨天就交给您批阅的,因为有点事情耽误了。”
因为自己的私事耽误了朝廷的正事,这绝对就是在玩忽职守,虽说项守拙早就知道这位小公爷办事不靠谱,还是用很委婉的语气叮嘱了他几句:“静昌啊,以后你要稍微注意一点,但凡是公事就要优先处理,就算是你处理不了,也应该早点交给我来办理。”
“知道了。”徐静昌漫不经心的说着。
“还有的,当值的时候不要喝酒。”项守拙说的苦口婆心:“若是让别人看到你满身酒气的样子,总是会闲话……”
说闲话?
徐静昌从来就不怕别人说闲话,因为他原本就不在乎自己的这个职位。
在徐静昌的心目当中,他只想要一个轻省的闲职,但工部的事情这么多,每天都忙的焦头烂额,这样的官职他才懒得理会呢。
在几乎所有人都削尖了脑袋想要立功竭力表现的官场上,徐静昌连一点点的“上进之心”都没有,绝对属于工部衙门里的“另类人士”。
“我知道你不在乎这个官职,但毕竟是老公爷的一片苦心。”已经六十岁的项守拙说话的语气徐静昌他爹完全相同:“老公爷把你安排到我这边,用意已经十分明显了,就是希望你能在工部锻炼锻炼,再熬三五年的资历,到时候稍微过度一下,我这个侍郎的职位铁定就是你的了……”
“多谢项大人指点。”徐静昌显然没有把项守拙的这一番话放在心上,漫不经心的说道:“您这边还有什么吩咐没有?”
“我这边没什么事了。”
“要是这样的话,我还有点小事,得提前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