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草头王(2 / 2)
先不是说这一万石粮食的价值和意义,就算他彻底投靠了大明,也不可能一下子就给出这么多军粮。
孙成岩那边到底有没有这么多军粮都是一个未知数呢,怎么可能全都给他?
这是一个绝对无法答应的条件。
“我确实拿不出那么多粮米,要是大泰吉缺粮的话,可以先少给一点,五百石我还是可以做主的。”徐静昌面带微笑的看着这个醉醺醺的部落头领:“我大明富有四海,按说一万石粮米也算不了什么,只是了路途遥远运送不便,我看不如这样,先给大泰吉五百石,剩余的部分不妨慢慢凑齐……”
谈判还没有正式开始呢,你都什么让步都没有做出呢,就狮子大开口的要一万石粮食,简直就是在开玩笑。
这样的条件,徐静昌当然不会答应,他也不可能答应。
大泰吉显然已经料到徐静昌一定会拒绝这个要求,所以他并没有表现出太失望的神色,而是笑呵呵的说道:“要是一下子给不出这么多,少一点也不是不行,但五百石实在是太少了……我看不如这样,先给五千石,我部中的一万都勇士都很需要粮食。”
如果阿巴哈尔部真的归顺了大明,或者对大明表现出足够友好的态度,至少让大军安全的进入他们的地盘,给他们一些粮食也不算什么,但他们条件都还没有答应呢,就先索要好处。
这显然是不行的。
这位大泰吉,不过是个阿巴哈尔部的首领罢了。
阿巴哈尔是个不大不小的部落,虽然他们确实有些实力,但他们的实力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强。所谓的“一万勇士”根本就是他在自吹自擂。
阿巴哈尔部仅仅只有两千都帐,他说的一万多应该是全部的人口数量。虽然部落里一直都保持着举族为兵的传统,每一个部民都可以看做一个战士,但那仅仅只是一个说法罢了。扣除了老人、女人和孩子之外,充其量也就能凑出三两千人马而已。
虽然在草原这已经算是不小的实力了,但在徐静昌看来,却没有那么强大的影响。
在草原上,泰吉是一个很尊贵的称号,尤其是“大泰吉”更是血统和实力的象征。但那毕竟已经是隔年的老黄历,再也翻不得了。
在洪武年间,朱元璋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北伐,最主要的目标就是打击北元的残存势力。尤其是在蓝玉的捕鱼儿海大战之后,北元受到了极其沉重的打击。
接连不断的北伐,让北元朝廷的实力一再削弱,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对大明朝的威胁,但却产生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后果:黄金家族的衰落,反而促成了草原上“群雄割据”的局面。
曾经统治大草原的黄金家族早已衰落的不成样子,再也无力有效统治散落在偌大草原上的各方实力派。曾经的黄金家族也就只剩下一个名号而已,这种局面很象东周时期的“周天子”。
弱肉强食是草原上亘古不变的法则,这种局面并没有维持多久,在朱棣打进南京城登基为帝的同一个时刻,草原上的实力派干脆就干掉了成吉思汗的子孙自己做了“大汗”——自从成吉思汗时代至今,这还是首次出现黄金家族以外的成员做“蒙古大汗”的局面。
既然黄金家族不行了,事实证明只要有实力谁都可以做大汗,这就等于是掀开了战乱的序幕。
仅仅只过了一年,那个大汗就被别人干掉了,又出现了一任新的“蒙古大汗”。
频繁的战乱导致地方割据局面的形成,到了这个时候,所谓的北元早已在事实上不复存在,曾经被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的草原再次回复到了散乱的状态。
总是来说,草原上出现了两股大的势力,分别盘踞在东西两侧,就是后来的鞑靼和瓦剌。
但是在这时候,谁也无力真正统一草原各部,于是乎就出现了数不清的“泰吉”和“大泰吉”。
所谓的泰吉,不仅是一个非常尊贵的称号,其实还有点类似于藩王的同时意思。
这些个乱七八糟的“泰吉”和“大泰吉”根本就没有经过册封,基本都是“草头王”。
阿巴哈尔部的这位“大泰吉”差不多就相当于是“阿巴哈尔之王”……只是自封而已。
这位“阿巴哈尔之王”显然知道自己的份量并没有那么重,他微笑着摆了摆手,那些个舞蹈的女奴纷纷退看下去。
他看都没有看徐静昌一眼,就说道:“酒已经喝的差不多了,帐篷里再也没有闲杂人等,咱们应该说点正事儿了吧?”
这几句话说的从容不迫稳若磐石,根本就不象是出自一个喝的醉醺醺部落首领之口。
陈长生的眼睛立刻就眯缝了起来,死死的盯着这个身材略显矮小的蒙古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