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实地考察(1 / 2)
郭掌柜做了一辈子的丝绸生意,绝对是这个行业里头的“宗师级人物”,但是现在,他却遇到了一个难题。
郭掌柜死死的盯着桌子上的那匹绸子,已经看了整整一个下午,看的眼睛都疼了,还是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这么好的一匹绸子,怎么才卖十五吊钱?
十五吊钱呀,这算成白银基本上就是十二两上下,这不对呀。
虽然这仅仅只是一匹素织无花的普通丝绸,但郭掌柜做了几十年丝绸生意,对于这个行业早就已经吃透了,他很清楚的知道这么一匹丝绸的成本价是多少:一台普通的织机,需要牵经、卷维、打梭、推机至少四个熟练织工,至少需要四个工作日,才能织出这样的一匹丝绸,再加上采购生丝原料的费用,没有十两银子的成本想也不要想。
这些都是刚性的硬支出,无数作坊主精打细算了很多年,已经压缩的不可能再压缩了。
丝绸这东西在印染的时候肯定会有所折损,正常情况下会把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的折损率计算到成本之内,然后再加上印染的费用,一匹丝绸的最低成本价就要十二两银子。
但是现在,市面上的丝绸售价才十二两啊,这就意味着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环节完全就是不赚钱的。
现如今的丝绸价格大跌,尤其是那些“附加值很低”的素织丝绸,售价已经无限接近成本价了。
丝绸价格怎么会跌的这么厉害?
根据郭掌柜掌握的情况,现如今不仅丝绸在跌价,连普通的麻布和棉布价格都是迅速下跌,搞的很多同行都在叫苦连天,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据说……仅仅只是据说,造成这种状况的“元凶”就是一家新开的染坊,这家染坊把印染价格调的很低:丝织品每匹只要两吊钱,棉麻则只要一千六百钱。
无论古代还是现代,资本对于价格都是最敏感的,这家染坊把印染的加工费砸到了地板上,立刻就招来了大笔的生意。
因为印染的价格瞬间跌落,把京城的纺织业都“带到沟里”去了。尤其是那些有实力敢囤货的同行,全都亏的一塌糊涂。
自古以来,杀头的生意有人做,不赚钱的生意是万万没有人做的。
这家染坊以如此低廉的价格给别人做印染,明摆着就是亏钱的,完全不符合常理嘛。
尤其让郭掌柜不能理解的是,这家染坊竟然开出了一个让所有的同行都瞠目结舌的条件:若是因为印染出现了质量问题,染坊会包赔所有损失。
印染这个行业,从来就不存在“零失误”的说法,就算是雇佣最好的染匠师傅,也无非就是损失少一点而已,不可能完全没有损失。
染坊敢于开出这么好的条件,肯定是有原因的。
精明的郭掌柜仔细的打量着桌子上的那匹丝绸,眼睛瞪的溜圆,就好像好色之徒看到了绝色美女一般,仔仔细细的看了好半天,终于发现了一点端倪:这匹丝绸似乎显得稍微艳丽了一点点。
郭掌柜拿起剪刀,剪下一小块丝绸,然后放在烛火上慢慢的点燃了,通过仔细观察燃烧过后的余烬颜色和焰火的色泽,立刻就得出了一个准确的结论:这匹丝绸在印染的过程中,根本就没有挂浆!
丝绸这东西,最讲究的就是“轻”“薄”二字,越是轻薄的丝绸就质量越好价格也就越高,若是能做到薄如蝉翼穿在身上好像没有穿一样,那就是极品的顶级货色了。
但这种轻薄的丝织物却存在一个技术上无法逾越的缺陷:因为过分的追求轻薄和顺滑,在印染的时候必须先“挂一层浆”,让丝绸变厚变硬,印染工序完成之后再把这层“浆”洗下来。
既然没有“挂浆”,也就不需要后续的“脱浆”,这就少了两道工序,印染的成本必然极大降低,而且工艺简化了很多,所以才会这么便宜。
但不挂浆的话,又是怎么印染的呢?
作为一个在行业内的“大佬”,郭掌柜立刻就意识到了问题的关键:肯定是出现了某种全新的印染工艺,要不然根本就做不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