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秋闱(2 / 2)
方才文思殿训话快结束时,严怀忠最后又严肃地提醒了众官员一件大事——今年乃是三年一度的秋闱大考之年,所有礼部官员自现在起,都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以为今年的秋闱还有明年的会试乃至最后的殿试做好充足准备!
“秋闱”,自然指的就是乡试了。
也就是科举时代读书人想要步入仕途须得经过的第一关!
各州府通过童子试的秀才们将于这三年一次的乡试中角逐出“举人”资格,最终中举者,方才再有资格于来年赶赴京城,参加全国统一的会试。
基本上到了北宋后期,特别像徽宗时代,凡是最终能通过会试的人,都算于科举之路上通关,正式步入仕途了。
因为最后那一层殿试,所采用的并非淘汰制,而是仅仅只排名次,说白了就是,凡是通过会试的人,最后都能通过殿试,差别,仅仅只在名次不同而已。
当然,由于殿试不同的成绩与名次,对士子们来说便代表了截然不同的出身,也将直接代表日后迥然不同的官运,所以士子们对殿试,还是极其重视的。
不过总的来说,显而易见,科举三道层级关卡,最难、角逐最激烈的,恰恰就是这马上要来临的第一道关口——乡试!
想想后世清朝有所谓“范进中举”就知道了,通过了乡试,考中个举人该有多难——范大哥听到消息直接给整疯了。
事实上,这的确并非虚谈。
许平毕竟在礼部“工作”了挺长一段时间,耳濡目染之下,对本部所负责一众业务里面的门道自然清楚的很,更何况是科举如此重要的业务板块。
“也不知我那名义上的封地——天平军,本届会有哪几位举子能够脱颖而出,最后得以赴京与天下才子一较高下?”
无需管顾白马的行进,自有手下人牵引着,许平于马上嘴角一扯,忽然没来由地如此暗思。
他虽只是一个空头的所谓“天平军节度使”,没有任何实权,可那到底算是自己的封地,因此一想起北宋这个时代的乡试是州府一级的,也就是刚好是自己这个节度使所应管辖的范围,便难免有此联想。
“嗨,管他呢!这本就是为国朝选拔人才,想那么多作甚?”他马上却又打消了方才联想:“反正我自己是一直不想做官的。”
他这是下意识的一句心声。
扪心自问的话,就包括现在做了这么长时间的所谓“礼部员外郎”,他发现自己还真属实就没什么官瘾。
“做官有什么好的?就如于德龙大兄弟明明可以逍遥自在的做个富家翁,却偏偏要每天起早贪黑,小心伺候着的做个所谓礼部侍郎。”许平想到于德龙忍不住又暗笑。
“可...像于德龙那种人,又不傻,一心想着做官,肯定是有其道理的。”转念间,许平不由得又想:
“是啊!唉!毕竟在这样一个时代,若非手中有权力,就算是腰缠万贯或者武艺盖世又能如何?能保得住家财,保得住家人么?”
他一时想到了林冲,想到了王进,想到了金万福,也想到了当初自己刚穿越而来开办沉香楼时。
当初,若不是结识了皇城使张大哥,若不是后来机缘巧合得到官家赏识,等于有了一层极大的庇护,自己,又焉能像现在一般随意自在?
且不要说碰到高官了,当初就单单连一个蔡京的外甥——王宜年,都有够自己受的!
“是啊,唉!太平盛世,富家翁,多好?固然很好!可,也得是真正的‘太平盛世’才行。”
许平忽而感觉心中有些沉重,环视了一圈汹涌繁华的御街,不由得又再皱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