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知府归而汉中安 学院立且创业难(2 / 2)
李秀说到此言的时候,双眸眯了眯,但见狠色外露。
……
汉中府。
进入到夏天之后,其中的麦子收割,成了地方重中之重。
布谷鸟声中,能见到诸多的农人,戴着草帽于农田里忙碌。
按照汉中府衙的安排,便是各县衙主官之属,都要参与其中,并做好防洪诸事!
而赶在连阴雨到来之前,趁着天气尚食清朗,农人手中的镰刀,挥动的更为快速一些。
在贾峥低调的再度过路长安,返回于汉中府之时,正巧看到农田里忙碌的一片。
小麦行做收割完之后,抢着雨水到来之前,于耕地之上,自还要种植上玉米,如此一来,到了初秋之时,则可行做丰收!
在关乎农事之上,数千年来,农人总结了丰富的经验,便是土豆玉米传入的时间,不过几百年,但在先辈的基础上,农人也总结出了适合节气的耕种经验。
这是华夏族的勤奋和勇为!
贾峥过路田地的时候,看到天上乌云密布,当时快下雨了,而在开垦的旱田之内,百姓都在忙着抢收。
他二话不说,让晴雯留在马车之内,且是叫上铁牛等人一道,直接下地帮忙。
见这贾峥一行人来帮忙,老农很是喜悦,待雨水下来之后,正巧将这一块田亩的小麦收割完。且全都扎成了捆,并放置于屋檐之下。
于此时,老农也劝说贾峥等一行人,往内躲雨,另帮着做饭吃。
看出老农家中人口之多,还有五个孙子孙女,且多清瘦,眼睛里,透露的正也是饥饿之态。
他果断让铁牛将自己所携的干粮拿出来,而做分食。
老农见此,争执不过,也只好应了下来。
屋子之外,大雨倾盆而下,于烧了火,行做烘手的茅草屋内,吃着干粮,喝着热水,贾峥一边了解起了地方这段时间的行事。
“小郎君问今年的县衙粮种补贴事可有克扣?雁过留毛,克扣那是肯定存在的,于此之间,我们这些普通黔首百姓,也不能说什么,县衙免费给东西,总比以前不够好吧?我听说了,好像是南郑那地方,来了个大官,这才安排了下来。
这世道里,小郎君你看看,有好官,自然有滥竽充数的不好官吏!
于此之间,福祸亦或是其他事,那多是黔首百姓的运气了,普通人,活着这一辈子,可不正是希望儿孙能够健康长大,不用太过饿了肚子。
咱们那,不必那些官吏,也不用操心的太多,小郎君,你说,是也不是?”
老农之所言,多显得平淡无常。
贾峥两世为人,到过基层,亦是有过诸多职业,自能明白,这本就是最为普通百姓之所思!
他们没有过多的想法,欲望也是非常的简单,多是为了后代,为了简单的活下去。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别说是有其他如何的精神娱乐了!
再加上当时下的医疗技术,便是小病自己去抗,大病同样是自己去抗,如果扛不住了,那便是一命呜呼之。
这不仅是汉中之地的普通百姓,大顺之于天下,也不知道有多少这样的穷困之属。
他想百姓们能吃得饱饭,不说一日三餐,能有两餐果腹!
他想孩童能够健康成长,能进学识字!
他想华夏安稳,而无战事,更无外敌来犯,四海之内,世界之地,共做尊之!
可是啊,
这一个个,于后世看去,简单容易做到的目标,当下所见,似乎遥遥无期!
于很多大顺普通人听去,更是天方夜谭一般。
脚下的路,还有很远。
但贾峥知道,摆脱这等积贫积弱,他有很多路,就算再怎么艰难险阻,也要走下去。
救一人是救!
能救的天下人,同样是救!
“老丈放心,汉中之地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贾峥在说完之后,又看向老农那几个活泼好动的孙子孙女,并叫过来,问询了进学之事。
按照他年初下发之命令,各乡邑之所,都必须有求学的私塾之地,用来做好孩童们的蒙学。
同时,已经开始建立的理工学院,其中第一个目的,不是别的,正是去培养一批,懂得理论知识的先生之流,且无论男女!
这些走出的学子,当如种子一样,不仅是散向汉中府!
六月二十一日,南郑城外。
得晓知府贾峥今日归来,一应官吏们,含地方乡绅,包括寻常百姓,都在外等候相迎接。
当贾峥的车驾,开始出现在视线里之后,爆竹声响起,更传来了阵阵欢呼之音!
“拜见府君!”
以通判甘天义为首,各做见礼。
贾峥见此,自是一一扶起,并相道言。
随之,在一应人的簇拥下,径直回往了府衙之内。
汉中府,这数月以来,并没有多少大事发生。
自从贾峥铲除地方之祸害后,汉中就显得安宁不少!
而于府舍之内,知道知府最是担忧地方政事,故除了书信中所言事外,曹明中等人,当即行做了汇报。
其中,贾峥最关心的工坊学院和理工学院建设,都落到了实处之上,待农忙结束,于地方,则可正式加以招收第一批学子。
于此,对于贫寒之家,按照贾峥所言,由地方乡绅,行以助学之事!
“府君,那位叫瓦特的洋人,这两日内,倒是一直想要见您,似乎有了什么新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