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扫盲考试 检验收获(1 / 2)
第二天早晨,张老师与林漠北一起前往学校上课;杨艳高与女婿林茂芝就林漠北的未来发展问题进行讨论。
小青年是时代的未来,要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忘我追求。在事业与爱情的天平上,要首选前者,实现人生的价值。
但是,毕竟知识是看待问题的不同导向。一般情况下,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林茂芝的观点是孩子林漠北很快小学毕业,人也很快长到18岁,考不考初中无所谓,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让他先结婚生子,成家立业,再走自学成才道路。
像外公一样,虽然没有吃公家的饭和拿公家的钱,但当民办教师多年,同样有谷米和小费的报酬。更何况外公既懂诗、书、画、文;又懂民间高效治骨药方,比那些读书出来拿公家钱吃公家饭的人过得很好、玩得开心。
杨艳高微微摇头,持反对意见。
他的观点是不能用旧眼光观看新问题,更不能让林漠北像一只蓬间雀一样只在林间跳跃,见不到林子以外的阳光和大千世界。
若是这样,那就是鼠目寸光之人。这种人在一般情况下是很难展头露角的。因此要让林漠北摆脱桎梏,大胆追求,一路飙升,考上初中、高中或者中专。甚至鼓励他考大学,登峰造极,学富五车,出人头地。
起点高和世面广的人,心胸可装日月,手掌可揽乾坤。即便他未来没有一官半职,站出来也是一个堂堂正正的文化人。
这样的人可以发展大经济、大事业,光宗耀祖,利国利民。
最后,没有文化的女婿拗不过富有文化涵养的老丈人,只好屈服顺从。
当然,争论归争论,关键还要看林漠北如何造化了。用农村的话说,那就是成龙就上天;成蛇就钻草。
两个关系特殊的老丈人和女婿从家里议论到地头,又从地头议论到屋檐下。这时,两人都同时看到林漠北放中午学回家来了。
林茂芝拿条板凳给老丈人杨艳高坐下,才走近林漠北问道:“张老师不是说过今天下午还要过来吗?怎么仅你一人回来?”
林漠北把书包挂在柱头钉子上再走出大门来回答道:“张老师说,学校有要事吩咐急办,叫我先来告诉你们;他随后油印起扫肓考试卷子来。”
林茂芝点点头说:“哦,原来是这样!那你快吃点饭,我们已经吃过了。”
屋里的杨秀琼听到对话,马上走出门槛来说:“饭菜都还是热的,快进厨房自己舀饭吃吧。”
林漠北听到父母的叫唤与关怀,高兴地说:“好嘞!”
傍晚五点左右,张老师果然带着一沓扫肓考试卷子走来了。他把卷子交给杨艳高老师,并谦虚地说:“我匆匆忙忙油印,不知道有没有错误,请杨老师看看,最后帮忙检查一下?”
杨艳高迅速看完一张卷子后说:“不错,张老师刻蜡纸的功夫很高;油印的卷子也没有墨粑粑。这是份好卷子。”
张老师高兴地微笑着说:“既然如此,那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了?”
杨艳高微笑着点点头回答:“是啊,这个东风就是晚上的时间。”
此时,杨秀琼己经在厨房摆好饭菜,并邀请外公杨艳高和张老师入席。陪伴客人吃饭的只有林茂芝一人。杨秀琼是按照农村习惯,暂不入坐,而是站在旁边添菜添饭。经张老师劝说,她才打破常规陋习一同坐下吃饭。
林漠北暂不入坐,而是在堂屋里调整桌子板登,等候夜校学员的到来。经外公杨艳高三番五次催促,他才来一同入坐吃饭。
他一边狼吞虎咽地吃饭,一边请教有实践检验的两位老师:如何使学员考到一个好成绩。
两位老师的观点是,不能添加任何水分,要实事求是,该考多少分就是多少分。用假分数让大家开心,那是一种欺骗行为,不能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