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这个老六(1 / 2)
愿我和我身边的人,都纯真、善良、有爱。
我会真诚的对待身边那些像孩子一样、热爱生活的人们。
祝福他们会一直快快乐乐、平平安安、坦坦荡荡的走在人生路上。
我们之所以喜欢幼小的孩子、哪怕他们说错话、做错事,我们也不在意、不生气,是因为他们所说的话、所做的事均是发自本心,没有掺杂任何其他的念想。
---------------------------------怀疑的分割线------------------------------------
老六我俩吃完饭,回到宿舍,老六不出意外、一如既往的跪趴在他的床上,那两瓣硕大的屁股一晃一晃的摆动,抱着书认真的看。
我把《二十四史》还回去的时候,借了一本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
我喜欢从每一本书中找到自己,至少要通过主角的故事,找到怎么做自己的方法。
安静的宿舍里,只有偶尔‘哗啦’一下的翻书声。
我看着书,听见老六‘呜呜’的动静。
我抬头望向上铺的老六路阳,这人把脸摁在枕头上,肩膀一抽一颤的抖动,这个将近一米八的粗壮汉子,为什么会趴在床上‘呜呜’的哭呢?
我放下书,走到他的床边,轻轻的拍了拍老六的肩膀,说:“怎么了?老六,你咋了?”
老六没有把脸从枕头上抬起来,只是用抽抽搭搭的哭声,说:“三哥,晓霞死了,少平得多难过啊!”
听老六说完,我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情绪,是好笑?是同情?是疑惑?还是无所谓?
是啊,晓霞死了。
故事里一个完美的女孩子,有疼爱自己的父母、有自己爱的人,也有爱自己的人、有自己喜欢的工作、有向往有追求、热爱生活的田晓霞,在抗洪前线,被无情的洪水淹没,那年轻、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女孩子,没了。
第一次读的时候,我不理解:为什么作者会把这么好的一个女生,写成这样的结果?哪怕仅仅是在故事里,可不可以没有让人伤神、难过的故事情节?生活已经很难了,为什么还要有更让人难过的故事,出现在一本小说里呢?
那时候,虽然我没哭,可是我很难过、很惋惜、很无奈,也很心疼少平。
第二次读的时候,我看的很慢,看上几页就会停下来,按照书中的场景在自己脑海中重新布置一下,去感受在那个世界的生活,思考一下书中的人们,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当再次看到晓霞离去的情节,我多多少少有些理解了作者的安排,或许这样的结果才是最好的结果。
晓霞很好、少平很好、晓霞的父母很好、少平的父母也很好,可是,当他们要在一起的时候,这些人在一起的时候,还会很好吗?
晓霞是记者、少平是煤矿工人;晓霞的父母是国家的高级干部、少平的父母是社会最底层的贫苦百姓。
好,我们抛开这些世俗的看法,直视年轻人最纯真的感情。
可是,晓霞和少平在一起后,还会像之前那样富有激情吗?青春和生活完全就是两码事,激情和平淡终究是一对天生的宿敌。
当两个人不得不放下手中的报纸,去面对生活的柴米油盐,又会怎样?
我们不能活在理想之中、我们也不能虚幻的构造一个完美的家庭,所有的家庭都在为鸡毛蒜皮的琐事忙碌着、挣扎着,哪怕你曾经有过理想和激情。
所以,再次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平淡了很多,虽然依旧心有不甘,也能释然一些,去接受这样的结果。
我对老六说:“别哭了,一个大男人成什么样子?一会儿老大他们回来该笑话你了。”
老六抽抽搭搭的说:“俺才不怕他们笑话,笑话俺的人是冷血的、是无情的。”
我笑着说:“是是是,你说的对,你不是冷血的、你不是无情的。”
老六‘哇哇’的大声哭起来,边哭边说:“三哥,你还笑!!!!”
我说:“你再这么‘哇哇’,我去把宿舍门打开了啊!”
老六猛的把枕头从下面抽出来,压在自己的头上,双手攥着枕头的两角,在下面‘嗡嗡’的说:“人家都这么难过了,你们为什么还要笑。”
我不知道他说的这个‘人家’,是老六说自己、还是说少平。
谁不难受呢?谁没难受过呢?谁不会难受呢?
可是,又能怎样?
人和人之间已经缺少了一份‘同情’的存在,更不要说共情了!
我们把自己的难过说出来,谁会在意?谁会真的在意?
把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最难过的、最无助的日子讲给别人听,那也只是一个故事,而已。
可是,这个故事对于当事人来讲,是真真切切的一次事故。
我在老六的后背上用力的拍了一巴掌,说:“他们快回来了,你给我憋回去,好好调整一下自己。”
老六倔强的说:“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