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应对之策(2 / 2)
几位官员都连连称是。
正因为他们讨论了这些,几人竟都想早点见到那个邱索了。
…………
再说礼部尚书于承安散朝回到家里,却遇到了一件令他不悦之事,此事是他竟收到远在云南老家的一封家书。
家书里讲到的是他的家族与另外一个家族争夺地基之事,书信上说他们于家遭到外族的欺负,说别人建一座祠堂,竟将围墙修到了他家的地基之上。
别人明明知道他于承安已经身为朝中二品大员,却还敢不顾他的面子。
在族人们的眼里,这不仅仅是丢了地基的问题,更是在打他这个当大官之人的脸面。
于承安也好几年没有回老家了,在他想来,别人应该不会无缘无故占他家的地基。
但他当了大官,不说回族里做多大的贡献,但如果连自家的基业都守不好,那他将来回去,也的确不好与族人们交代。
为此,于承安也不知道该不该修一封书给当地的官员,请当地官员帮他的族人处理此事。
正在这时,有下人向于承安禀报,说是一位叫邱索的年轻人前来拜访。
于承安只得收起家书,将邱索迎进了屋。
一番寒暄之后,于承安这才想起来他要考一考邱索才学之事,灵机一动,便将话题引到了他的那封家书上面,问邱索若是将来当了官,遇到了这样的事,该如何处理。
邱索一听,立即想到了前世那个六尺巷的故事,前世清朝的那位大学士张英所遇到的事,不是与此事如出一辙吗?
于是邱索几乎是不假思索便说道:
“大人不如修书一封,上书: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初秦始皇。”
于承安一听,稍一思考,立即喜出望外。
这个邱索的脑子反应真是太快了,而且是出口成章,由此也能看出来这个邱索的胸襟之阔。
又想到他要是按邱索说的进行回复的话,虽不与人争一时之利,实际却能体现一个当官之人的豁达。
而且,此事若是在当地流传开来,或许还能成为一个一桩美谈,甚至为他官声增添几分美誉。
于是于承安高兴地说道:“之前听人邱公子是个大才,老夫还有几分不信,今日一见,邱公子不仅才学了得,德行也堪称典范,明日上朝,皇上若是问起我对你的印象如何,老夫必会对你大加赞赏。”
邱索微微一笑道:“如此,邱索谢过大人了。不瞒大人,邱索今日前来,正是因为皇上也考过草民一些题目,看上去皇上对草民还算满意,并决定单独对草民举办一场武举,以便让草民能早日为朝廷效力。皇上还说了,他会令礼部和兵部一起主持,如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际,邱索斗胆求大人早日与兵部拟定武举之事。”
说完,邱索从身上取出一个礼盒,双手奉上。
于承安并未推辞,而是双手接过那礼盒,打开礼盒看后,见里面是一根金条,一盒金首饰,不由得很是惊讶:这个年轻人,出手也太大方了吧?
想到文学林讲过,这个邱索以一人之力,花了两万两银子买下了一万亩荒地之事,便知这邱索是不差钱的主。
接过礼物后,于承安连连答应,说只要他接到了皇上的旨意,一定会在第一时间组织对邱索的武举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