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活跃的军事评论家(2 / 2)
伤心一剑也非常重视这个获得信息的渠道,通过多方验证对比就可以知道这些信息的正确性。
再得到山海谷大军的动向之后,他判断林枫要与他们打补给战,比谁的粮草先消耗不起。
只是他非常开心,觉得林枫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铁壁镇中的粮食本来就不少,再加上其他城镇也转移了一部分粮草过去,坚守二十天不成问题。
如果烽火一定要通过这种消耗的方式打赢拿下铁臂镇,那我们就有充足的时间了。
可以从容的布置对临渝县城的进攻行动了。”
基于这个判断,伤心一剑他们的联军迅速向前开进,很快就抵达了临渝县城下。
同时铁壁镇一直坚守在山海谷南出口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
那就是即使不能阻拦山海谷中大军的出入,也至少可以随时监视。
可以知道山海谷到底有多少军队参与了这次战斗。
事实上山海谷中的确有许多步兵被调集了出来,但是都被王魁用在了加强对铁壁镇的包围圈上。
等于是在铁壁镇的周围又布布下了一层铁壁。
守军猜测或许是山海谷一方并不清楚他们已经从城内把城墙堵死了,因此非常小心的堤防铁壁镇中的军队会突然杀出来。
但是不论是什么原因,反正山海谷的军队都在临渝县东部。
伤心一剑他们就可以不用担心背后有敌军出现,放心的进攻临渝县城了。
临渝县城一直是林枫在亲自坐镇指挥,城内可以调动的兵员有两万多人。
同时为了应对这次作战,林枫又下令征召了一部分士兵,总的来说防御临渝县是不成问题的。
防守作战,尤其是依托城市防守作战,本身就天然具有优势。
伤心一剑他们的联军除非以不计代价的态度强攻,否则想要拿下县城会非常困难。
但是另一方面伤心一剑他们本身就是抱着围点打援的态度做计划的。
因此他们虽然摆开了很大的架势,但是许多精力都用在占领有利地形、提前布置作战阵地上。
以为后续的打援做准备。
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天内,那些业余的“军事观察家”们看着有点发闷,觉得打的不精彩不热闹没看点。
而一些懂行的人则认为,林枫已经由一开始的优势慢慢转入了劣势。
他们的理由也很简单,林枫作为领主被困在了县城之内。
那么他与自己的大军就无法得到有效的沟通,在这种情况下,决战的主动权就在伤心一剑他们手中。
到时候极有可能出现,伤心一剑方的联军在临渝县城下故布疑阵,结果主力已经东进铁壁镇。
那时候如果山海谷大军应对不善,就可能被人从内外夹攻取得一场大败。
临渝县城下大营中,伤心一剑等人也在不断的推演这一战该怎么打。
他们自然不会像那些吃瓜的军事评论员一样唱衰林枫。
毕竟马腾的骑兵大军一直在摆出一副随时可能参战的姿态,随时布置在铁壁镇外呢。
反而是他们需要考虑马腾的骑兵是不是在故布疑阵,然后偷偷的把主力调过来偷袭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