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棒针(1 / 2)
贺宣当然不会织,不过想来织毛线比刺绣总是要容易些的,让这些会做衣裳的妇人琢磨琢磨,估摸着能做出来。
棒针这事情得找小竹,贺宣叫住了往前院去疏通沟渠的小竹,这一行有四五个人,少一个不少。
“小竹,你过来,我有事跟你说。”贺宣一招呼,小竹脱下蓑衣过来。
脚上难免带些水汽,小竹站在一边,问道,“公子,有什么事?”
“我需要一些棒针,就是用竹子劈成筷子粗细,然后打磨好。”贺宣给小竹解释,最好的参照物就是筷子,不过棒针要比筷子细,还要长些,两端尖尖。
“这个不难,等雨停了,我就上山找根竹子回来,要不要木头的也做几根?”
“那自然最好了。”
说了棒针的事情,贺宣问小竹雨水有没有漏到屋子里?
“前屋后院都检查过了,没有漏水,偏房的屋顶看着也还好,二进三进的排水沟都加深了,雨水应该不会灌进屋里的。”
小竹是自小跟着贺宣的人,忠心没问题,做的事情也很让人放心,不然贺宣不会把家里的银钱账本交给他。
这雨来的快且急,下了大约一个时辰左右,就慢慢收住,云层散了,天空恢复光明,太阳都出来了半个。
这一场大雨,降低了温度,洗干净树木的尘土,刚种下的大豆玉米也吸饱了水。
田庄上的人脱了草鞋,去地里检查大豆玉米种子有没有被雨水冲出来,要是冲跑了,还得补种。
老杨去地里找赵林,跟他商量找门房的事情。
晚饭吃的是米饭,这几日下来,贺宣也看出来,宋婆子更擅长做面食,但是贺宣是个南方胃,日日都要吃饭,面食偶尔吃上几顿,只能作为调剂。
杨李氏擅长白案,点心比较拿手,每每摆盘赏心悦目,炒菜这块就一般了。
贺宣偏偏喜欢吃小锅炒出来的菜,大锅炖出来的就一般般,想着要是余叔余婶跟着自己来京城,饭菜就会可口些,家中事情不少,这几日也就凑合着吃。
吃过晚饭,院子里的地面还湿着,温度已经回升了。
田庄的事情已经料理的差不多,贺宣想着回乡一趟,自己上京比较着急,家里的事务虽然有余叔看顾,也要安排一下。
而且目前来看,贺宣要在京城定居,村里的田地铺子都要安排人看顾,毕竟自己在不在还是有些不一样的,族里三爷爷和族长还等着自己回去祭祖。
年纪轻轻,就当上六品官,在京城不显眼,放到安德县,可以说是数一数二了,往前往后几十年都找不出第二个。
不过回乡也不是说走就走的,庄子上的田地要跟赵林交代好,山长路远的,贺宣预计是回去呆上一个月,加上路程,起码要两个月,要是八月左右离开,回来就十月余,再晚些大豆都能收获了。
农活赵林还有些经验,反正贺宣不在就由老杨顾着些,两人沟通着安排事情,山坡上的鸡鸭等天冷了可以多养一批,现在天气热,鸡养多了就容易发瘟,银钱方面也会留一些的。
贺宣心里盘算着离开后的事情,可是杨李氏几人都被小竹做出来的棒针难倒了。
杨李氏帮着公子捻线,就觉得毛线有些粗,尽量搓的细了,比起棉线还是糙了一些。
捻好的毛线已经有好几个线砣,罗家旺就拿来了几根长长的筷子,说是让大家想办法用筷子给毛线织衣裳。
杨李氏三人都懵了,怎么也想不出来这衣裳如何做?小竹跟罗家旺两人更是解释不出来,他们也只是听公子说过。
所以贺宣来到前院的时候,五个人大眼瞪着小眼,看着几根棒针,不知所措。
“小竹挺快的,棒针都做好了。”贺宣走进去说道。
几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还是杨李氏开口,“公子,线捻好了不少,就是小竹拿来的棒针,说是要做衣裳,可是我们从没听说用筷子织衣裳的。”
这玩意吧,贺宣也不会,不过知道羊毛衫的成品,再倒推,应该就是把毛线缠在棒针上,然后一根挑一根,贺宣记得小时候同学家妈妈做毛衣就是手指缠着毛线,两只手不停的织。
“首先啊,我们先不急着做衣裳,可以织个小件的物品,比如毛线帽子,哪怕是块布都行。”贺宣说着坐在椅子上,准备给大家示范织毛线的姿势。
有些东西用语言无法描述,但是动作就表达的很清楚了,贺宣拿起一根棒针,旁边小巧已经递过来一捆毛线。
贺宣也没织过毛线,硬着头皮上,用手压住一点线在棒针上,然后绕了两圈,想用另外一根棒针穿过绕好的毛线。
可是手指压得太紧,棒针根本穿不进去,要是松了,线就散开,这个该怎么弄呢?
没办法,放下一根针,先把线头打个结,固定在一根针上,这下子不会散开了。
双手的食指和大拇指捏住棒针,用另外一根针去戳线头,两根棒针呈现交叉状在毛线里面,贺宣双手捏住了棒针,没有手摆弄毛线,只能让小竹帮忙,“小竹,你把毛线在这跟针上面缠一下,对对对,这根针上面。”
小竹用手一拨,毛线就放好了,可是贺宣想把这跟毛线挑出来,就不行了,一动就滑下去,只能让小竹在后面拽住毛线。
“小竹,你力气轻一些,我拉过来后你就放手。”
贺宣这个新手,两根棒针还要找人辅助,好不容易把毛线从洞里挑出来,就把两根针放下了。
“大概就是这么个姿势,至于怎么把毛线绕到棒针上,大家可以再试试。”
写字的时候,双手明明很灵活,面对两根棒针就像猪蹄似的,动都动不了,贺宣刚才捏棒针捏得太用力,放下后,手指还有印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