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水井村二次丰收(2 / 2)
吃在嘴里,有股扑面而来的浓郁蛋奶香气,有韧性的米浆、嫩嫩的菌子、爽脆的豆芽,口感也是复杂的。
别提有多好吃了!
邵湘除了菌菇大丰收之外,番茄也丰收了。
不过,番茄的产量不如菌菇大。
大约二千斤没到。
说实话,邵湘培育出来的菌菇,虽然号称无土栽培,但其实也是用木屑“种”出来的;
但番茄呢,是真正的无土栽培——番茄是长在一排排的管道里的!
管道大约每隔十五厘米就有个洞,从实验室里育好苗的番茄苗会转移到这些,根朝下,底部是水流管。
由于是统一化的种植与管理。
这些番茄苗的大小程度相当,结出来的果子大小相当,颜色艳丽,表皮还十分光滑漂亮。
每一只番茄都有拳头大小。
这种跟泥土地里长出来的番茄完全不一样!
菜园子里长的番茄,大大小小的个头,完全不可控;
果实表皮颜色也不可控,因为有的果子正好结在叶片之下,得不到阳光的照耀,它就不红;
最重要的是,菜园子里的番茄容易遭到病虫害的影响,或是被鸟儿虫儿吃掉……
总之,外表看起来就不够肥美。
水井村的村民们非常期待无土化栽培的番茄的味道。
邵湘和她的学生们带着生吃番茄给村民们看。
程思宁也吃了一个。
这种番茄,并不是后世程思宁吃过的水果番茄。
它微酸清甜,汁水丰富。
把它当成水果来吃的话,它比任何一种野果都要好吃!
把它当成菜来吃的话,把它炒做糊糊,只要用一丁点的盐末和酱油调味,再用来送饭……
三勺番茄酱就能送一碗饭!
最重要的是,番茄的维生素含量很高!再按邵湘交代的正确方式来储存的话,能放上一个月都不坏!
对于长期缺乏蔬菜的水井村人来说,这是多么好的东西!既能当水果吃,又能当菜吃!
——孙教授入驻水井村的时间最短,一个月不到吧!
目前他还带着学生在日以继夜地处理育苗——虾苗倒还好,已经投入虾池了。但鱼苗呢,之前在张春船上放了三天无人照看,几乎全军覆没。
但大家也不以为意,因为孙教授的项目是周期最长的。就算风调雨顺,至少也要一年才能看到成效。
想想看嘛,野生石斑鱼两三年才能长成一斤,养殖的石斑鱼一年能长成一斤重,已经很厉害了,想要鱼肥肉美,怎么也得养上两三年的……
才能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不过,程思宁有跟老杨他们商量了一下,决定带上新收的菌子、番茄和鸭蛋,去一趟广州城的军需处。
先前程思宁在军分区孙参谋长的介绍下,和军需处签订了购销意向合作。
但按照双方的约定,最快一笔交易将于八七年六月达成。
现在是八六年十二月。
现在,程思宁手里有七百斤干菌子和二千斤的番茄……
她想先去推销一下,看看能不能把合作提前半年。
“……要是咱们能提前把东西卖出去,那销路就稳了!”
“接下来要担心的,就是产量问题。”
“如果军需处愿意收咱们的菌子、番茄和鸭蛋,那咱直接去找温棚生产厂家,让他们上门丈量好尺寸,咱们争取年前在村里多弄几个温棚,把你们邵老师的技术应用起来。”
“反正咱们村里不缺水资源,温棚生产又不受季节限制,早点儿办成了,早点儿挣钱。”程思宁对老杨说道。
老杨激动语无伦次。
原因无它。
他穷惯了,不识字,也没见过世面。
想脱贫,又不知从何做起。
天上掉下个程老师……
她让他这么做、那么做,他其实是没有主意的,只知道按程老师说的做。
在程老师的运作下,村里人确实吃上饭了、穿上衣了,还慢慢都识字了……但在老杨看来,这是因为程老师是高官的孙女,那些部门才高看程老师一眼的。
老杨内心深处还是认为,水井村这是在讨饭。
但现在,程老师告诉他说,村里马上就要开展第一笔业务了?
老杨这才开始觉得紧张。
他知道,只要迈出这一步,且成功了,那么水井村以后就能慢慢站稳脚跟!
于是,第二天一早,程思宁带着小豹子、老杨、杨庆昌和杨纤美,大家带了点随身的衣物,又带了不少的菌子、番茄和鸭蛋,骑着自行车赶到了南海湾。
程思宁把儿子留在程璞身边,和老杨他们搭乘南海湾的顺风车去了广州城。
到了广州城,大家也顾不上休息,隔天一早就去了军需处。
因为没有预约,所以大家一直从上午八点半,等到下午四点多,军需处的刘科长才腾出时间,和程思宁等人见面。
程思宁说明了来意,又把菌子、番茄和鸭蛋拿出来给刘科长看。
刘科长一看,乐了,“程老师,这西红柿和鸭蛋,你们挑选得很辛苦吧?”
程思宁愣了一下。
刘科长拿起这几只又圆又大色泽艳丽的番茄,翻来覆去地看,继续说道:“这么大的番茄,个个都这么表皮完好……而且个头还差不多,你们到底种了多少啊?能挑出这些……不容易吧?”
“哎哟,还有这……这是鸭蛋还是鹅蛋?”
“噢鸭蛋啊!这么大一只的鸭蛋吗?这比普通鸭蛋大多了!”
“这也太难得了,这么多的鸭蛋,全都是差不多大小的?”刘科长惊讶地问道。
程思宁与老杨等人面面相觑。
程思宁是有意培养杨庆昌,便看了杨庆昌一眼。
杨庆昌会意,立刻挺身而出……
但他还是有些底气不足,磕磕巴巴地说道:“刘科长,我、我们没有挑……真没有,这些番茄都是我们随手拿的,鸭蛋也没有特意挑。”
“刘科长,可以的话,我想要一点水,用来泡发我们的菌子干。”
“不光我们村的番茄和鸭蛋漂亮,我们的菌子也很漂亮……我们的农产品比市面上的更漂亮,这是因为,我们村采用的是科学种植的办法。”说到后来,杨庆昌终于越说越顺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