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为啥不做方便面?(2 / 2)
他是宁城本地人,读完书分配工作的时候去了其他的城市,后来因为母亲年纪大了,他才和妻子一起申请调回宁城,本想守着老母亲……没想到也就是两年的时间,老人就去世了。
现在呢,老董的儿子高考复读一年,成绩还是不太理想。
为了多挣点儿钱,妻子留在宁城照顾儿子,他就向单位申请驻扎在广州办事处。
这样工资会高一点儿。
至于生意么,依赖着广交会,一年也能拿到一些订单,但成交量不大。
程思宁这才恍然大悟。
她并没有告诉老董,她的童年正是在宁城副食品厂的家属大院里渡过。
主要是因为,那不算特别愉快的过去。
目前那里也没有值得她惦记的人。
而且老董完全没说童家人……这证明着童家现在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搭乘绿皮火车从北京到广州,不晚点不延时,满打满算70小时左右,正好是三天三天。
但在这个时代,鲜少有不晚点的绿皮火车。
所以,当70个小时过去后,绿皮车还呆在江西境内、甚至还没到湖南的时候,大家的情绪相当稳定。
也就是有点儿抱怨食物不太够。
程思宁带的食物也快要消耗尽了。
现在刚过春分,天气不冷不热刚刚好。
程思宁上车之前就带了三天的口粮,第一天是正常的饭菜,每人两个饭盒,里头是压实了的一层米饭一层炒腌菜、再一层米饭一层蒸腊肉……
两个饭盒就是午饭和晚饭。
另外家里还给程思宁一众准备了水煮鸡蛋、素菜包子、一大块差不多七八斤的卤瘦肉、粽子和泡米饼。
由于份量足,大家吃了三天……
但到了今天也是不够吃了。
这几天程思宁关注了一下火车餐车上的价格。
贵到了天上去!
这么说吧,改革开放以来,物价稍稍有些上涨,但还不算离谱。
改革开放前,国营饭店里的一碗素面要花三角钱。
现在呢,外头的私人小馆子,一碗素面要五角钱;店面大一点、环境比较好一点的饭店就是八角钱一碗。
火车餐车上的素面是一块五一碗!
像小唐、小蒋他们饭量大,一碗素面根本吃不饱,至少也是两碗带肉的汤面,那就是……一个人至少得花五块钱才能吃够一顿饭!
当然了,也可以不去餐车车厢吃新鲜的。
可以在推小车卖快餐的列车员那儿买。
一荤一素八角钱,两荤一素一块钱……经济实惠得多,味道就见仁见智了。
程思宁看到有人买过,所谓的“荤菜”,其实就是比蚂蚁还小的一丁点肉沫,而米饭也是冷透了的。当然了,味道不怎么样但份量挺多。
对面座的小卢两口子买一份饭吃都能吃饱。
程思宁觉得,看这情况,这火车至少得耽误两天,要不今天就吃两荤一素一块钱的,明天再去餐车车厢点菜吃。
不过,当程思宁决定花钱买饭的时候——
谢伟拦住了她,“老师,我们别在火车上买,太贵了。等火车靠站的时候我们找老乡买!会有人在站台上卖吃的。”
程思宁犹豫半晌,摇摇头。
谢伟愣住,“老师?”
他不懂……
住在附近的老乡会挑着担子来站台卖饭,用大桐叶包起来,可比火车上八角钱一份的饭菜便宜多了。
程思宁对谢伟说道:“还是要注意一下卫生的,现在是甲肝流行期。出门在外,好不好吃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得吃、相对比较干净。”
谢伟这才点点头。
于是这一天的中午,大家吃上了特别不好吃的快餐。
考虑到这盒饭的份量,程思宁和姚丽分食一份。
就这样,两人也没能吃完,最后还剩三分之一的样子,小唐小蒋也没不好意思,大大方方把剩饭分吃了。
老董也买了一份火车快餐,吃了几口就被噎得直皱眉。想喝点儿开水呢,可开水又太烫,搞得他狼狈万分。
程思宁笑道:“老董,你们是做副食品,有没有考虑开发一些方便食物……比如说方便面什么的?满足大家出行时的食物需求。”
在这个时代,方便属于舶来品,而且还特别贵。
一袋方便面两三块钱,老百姓根本吃不起!
不过呢,老董是副食品厂的业务员,还是见过世面的。
他直摇头,“方便面成本太高,做出来也没市场。”
程思宁笑道:“如果是因为这个原因,那就想办法降低成本啊!”
老董苦笑,“做方便得用机器,我们上哪儿找机器去?”
程思宁说道:“找我们啊!我们青华大学有物理机械学院,可以帮你开发出你想要的机器。”
老董呆了一呆,失笑道:“程老师、程教授!你快不要打趣我啦!我们就是一家生产不好、快要破产的老厂子,哪儿还有钱请你们青华物理机械院来设计机器啊!”
“再说了,你们那什么物理院……是干国家大事儿的吧?”
“还管给我们老百姓做这种没啥用的烘干机?这不可能吧!那你们物理学院的教授学生不是太闲了么!”老董揶揄道。
既然程思宁都已经这样点拨老董了,可老董还是一副不思进取的样子。
算了算了。
都已经进入新时代了,还这样不思进取,不积极迎合、引导市场需求……这是国营厂的通病,迟早会被淘汰掉。
程思宁心想,将来等她的生态共生实验园建成了,她倒是想试试看,能不能做出自动一体化的收割、脱谷、烘干、装袋大米的工序,也可以试试看能不能做出自动一体化的方便面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