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秘闻(2 / 2)
要有枪杆子,最重要的不就是粮草辎重。
宁王谋反,也是一样。
我实在是很难想象得到,对于当时一心谋反,要登上九五之位的宁王来说。
还有什么,是比能支撑他豢养一支强悍军队的粮草辎重更重要的宝贝。
“猜不到吧?”
“九叔,您别卖关子了,到底啥宝贝,给我们说说呗。”
“哈哈哈,好,既然谈到这,不满足你们的好奇心,你们能放过我?”
随后九叔这才把这一段鲜为人知的野史怪谈,跟我和老姜娓娓道来。
那件宝贝,的确不是粮草辎重,能够比拟媲美的。
因为那件宝贝,能让当时谋反的宁王,在事成之后,名正言顺的继承大统,登上那高高在上的九五之位。
可能有人觉得奇怪,这名正言顺四个字很重要?
历史不是胜利者书写的?
只要你成了,谁敢不服?
你可以这么理解。
但旧时候,名正言顺这四个字,远比现在重要的多。
尤其是春秋早期,诸侯国之间,就算互相有摩擦,行兵征战,那也非常讲究师出有名。
要是你师出无名,这仗都打不起来。
当时讲究到了何种地步呢?
这么说吧,就算到了战场上,你赢了,对方逃跑,你也只能追五十步,多追一步,那就是你不懂礼数,你师出无名了。
敌国将领,面对我国国君,也得行大礼。
当时就这么讲究。
直到后来,到了那个礼乐崩坏的时代,这些东西才慢慢淡了下去。
大名鼎鼎、流传千古的孙子兵法,就是那个时候的产物。
不过嘛,名正言顺或者说师出有名这种思想,其实也一直流传到了现在,只是没以前那般强烈。
而帝位传承,也是有这样一个演变过程的。
从禅让制,到后来大禹一统九州,封建王朝出现雏形。
这时期发生了一件很重要的事。
便是大禹铸九鼎,得九鼎者得天下,即为天子。
再到后来,九鼎消失,就有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视为名正言顺真天子得传国宝玺。
历史上,各朝各代,很多君王,都以没得到传国宝玺不够名正言顺为憾。
也有很多皇帝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寻找传国宝玺,比如大名鼎鼎的朱棣。
如果当时宁王得到传国宝玺,绝对算得上师出有名、名正言顺。
九叔说完这些后,我和老姜再一次被惊的瞪大了眼睛。
”九叔,您……您的意思是,那副唐寅仕女图,可能有传国宝玺的下落?“
”是这样的,至于是真是假我也不清楚。“
”那副仕女图落到我手中的时候,我也研究过。“
”可惜没什么发现。“
”就是一幅很珍贵的古画而已。“
”方亦城呢,也知道这段野史,跟我求过几次那副仕女图,我没答应。“
“这次拿出来,其实我也有点私心,我想看看方亦城是不是真知道点什么,那段野史秘闻,是真是假。”
“这也算是了却我一桩心事。”
“可没想到这次反而弄巧成拙,节外生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