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人民(2 / 2)
《花环》不仅深刻地揭露了军队内部的矛盾,而且通过吴爽母子与梁三喜一家的生活状况和政治表现,反映了某些高级干部与普通群众在生活水平上的悬殊,在思想认识上的差异,以及对待革命事业的不同态度,提出了一个严肃的党群关系的问题:党的高级干部应当怎样对待自己,怎样对待养育我们的人民群众?
梁、赵两家都是革命家庭,两家的历史瓜葛体现了战争年代军民的鱼水深情。梁大娘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妇救会长、支前模范,她用乳汁养育了赵蒙生们,用小车支援了革命。她的亲人一个个为革命献身,她把这一切看作是对国家、对革命应尽的职责,不指望领导来表彰功 ,也不想有人来给他们报恩答谢。她不仅拒绝战士们为三喜还债,如数地退回了赵蒙生的汇款,还帮儿子交纳了最后一次党费。这一切在梁大娘看来,是理所应当的事,并不是什么壮举。
然而这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梁大娘一家克己负重、顾大体识大局,表现了华夏老区农民的纯朴善良和老区人民的觉悟,把蕴藏在劳动人民中的可贵精神通过靳开来及梁三喜、梁大娘的表现展示出来,与那位高级干部吴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吴爽是坐着部队特派的小轿车来到连部,梁大娘则是下了火车后步行四天才到达连队;梁大娘穿的是土布衣裳,在路上吃的是煎饼和咸萝卜,她与吴爽相比显得那样的格格不入。可是更悬殊的是两人的思想:一个仍是宽厚朴实,对革命忠心耿耿,保持着华夏劳动妇女的本色和觉悟;另一个却成了高高在上的\贵妇\,为了把儿子调离参战部队,不仅四处活动,还把走后门的电话打到前沿指挥所。
电影毫不掩饰某些曾出生入死的高级干部在地位改变之后思想的变化落伍,也毫不掩饰地写出了当时农村的极端贫困,这些矛盾是尖锐的,也是严重的。
有了地位后,吴爽考虑个人利益太多,与梁大娘相比,思想境界之高下何等悬殊! 《花环》真实地反映生活,提出问题,牢牢握住党的先进与光明这个主导向,在揭露问题、引人思考的同时,使观众看到党和人民的力量,使观众们对未来仍然充满信心。
《花环》中以梁三喜、靳开来为代表的位卑英雄和大义凛然的雷军长始终居于矛盾的主导地位,他们在电影中形成一股浩然正气,令歪风望而生畏。是他们的献身精神和身教言传使思想落伍的吴爽开始转变,也使赵蒙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
电影《青山下的花环》中,梁三喜、靳开来等同志为祖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亲人,不向国家多索取一分一毫。我流着泪想,如果仅是期盼着军功章和丰厚的奖金,他们会那么勇敢地、那么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吗?如果没有对国家、对人民的深厚感情,他们是绝对不会扛枪上战场的!
这部影片以对越自卫反击战为背景,通过一系列感人的画面,热情歌颂了以梁三喜、靳开来为代表的人民子弟兵。我并不是第一次看这部影片,但每次都感触颇深,银幕上英雄的身影时时催我热泪盈眶。当战斗打响后,九连连长梁三喜带领他的战友担任了穿插任务。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可是,当他们攻占主峰后,隐藏的残敌向他们开了枪。在生死关头,他用自己的身躯掩护了指导员,而他却永远地倒下了。在那些满脑子铜臭的人眼里,烈士的功绩似乎可以成为换取家人荣耀的本钱,但是,他这位沂蒙老区农民的儿子,在部队开赴前线之前给妻子的信中却这样写道:“如果我牺牲了,望你按政府的条文规定享受烈属待遇,切切不可向组织提出半点额外要求,国家也不富裕,我们要多想想国家的难处。”一听着这感人肺腑的话语,怎能不令人泪流满面啊!我不禁想起鲁迅先生的一段话:“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这就是华夏的脊梁。”像梁三喜这些“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战士,不正是我们华夏民族的脊梁吗?我们华夏民族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有着英雄的人民、英雄的军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