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种春红薯(2 / 2)
把红薯种下去之后,陈明月也没有闲下来。
除了偶尔去田地里看看,隔一段时间给红薯地锄锄草之外,她还专门去了一趟城里,找到了专门卖书籍的书斋,陈明月买了一些关于种田的书。
虽然在现代的时候她有学过关于农作物的一些理论知识,可是她担心大环境和气候不一样,这些没有改良和经过再培育的农作物和现代的也不一样,她的理论知识若是一味照搬的话可能会南辕北辙。
所以陈明月就仔仔细细把她买来的书翻阅了几遍,闲暇的时候就去田间地头,找那些上了年纪的老农聊天。可不能小瞧这些老农,他们可是种田的好把式。
他们虽然没有去过学堂读过书,可是他们身上的经验都是一点点花了一辈子的时间积累下来的,他们有十分丰富的实践经验。
不光这样,有些老农,抬头看看天,就能给你说出来明天的天气,就能给你说出来当季的气候,而且基本上说的八九不离十。他们从祖祖辈辈那里传承下来很多的谚语,这些都是他们种田的倚仗。
比如说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比如说五月南风下大雨,六月南风井底干。比如说河里鱼打花,天天有雨下。自然界里的所有东西都会对天气有预兆,其实用现代的知识理论很容易就能解释出来,可是这这里,这些都是劳动人民们一点点,一辈辈观察总结出来的。
陈明月白天耐心地向这些老农们求教,晚上就把白天问到的仔仔细细记下来,一些能够考证的,她也会去认真考证一番。
忙碌的日子过的飞快,转眼间到了春红薯收获的季节了,陈明月雇了人,亲自带领他们下田去收红薯。
春红薯个头没有秋红薯大,但是陈明月这两块儿田被她照料的格外好,产量很是可观。
其他人家的红薯也收获了,那些听了她的话串了垄的,明显的产量要高,个别没有串垄的人家,这个时候也是格外的后悔。
最后悔的要数那些没有听她的建议开荒的人家了,那些开荒的人家,是在冬天农闲的时候开的荒。春天的时候小麦也没有收,田里活也不多,春红薯种上之后不用天天守在田里,并不耽误他们谋别的活计。所以这样算下来,除了费了一把子力气和大把的功夫,别的他们并没有什么损失。
可是现在,红薯收成了,陈明月真的按照约定好的,全部都买下来了。那些人家也小小的赚了一笔,看的别的人家眼热不已。
陈明月把这些红薯全部买下来,让韩东平拉走了一些,其余的全部放在窖里。这批红薯还算及时,她到处储存的淀粉快用的差不多了。这些红薯用完,秋红薯就下来了,也算是能接的上趟儿。
转眼又到了麦收季节,陈世松也从城里回来了,他这次回来主要是为了郑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