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大人的心染了尘埃,还是孩子更能看到本质(1 / 2)
此时,苏家大哥和苏家二哥分别扛着一百斤的米和面往小院里破旧的灶房过去。
苏父预备要扛装着干货的那个麻袋,阮建国抢先一步扛着走出去了。哪有女婿看老丈人干活的。
阮建国扛起来健步如飞,苏父都看愣了,暗叹阮建国是个能吃苦的老实人。
苏桂兰拉着自个母亲往灶房去。
小院里的灶房她看过了,与其说是灶房不如说是一个简易的矮房子,里面昏暗狭小。
如果是七八年前,有人告诉她自个的母亲会过上这样的生活苏桂兰是绝不敢信的。
可现在,曾经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母亲待在这样的灶房里生活了五年。
这样的日子还要多久才能结束?
苏桂兰不知道,也不敢细想。
“妈,这里能焖饭做肉吃吗?”苏桂兰一边手脚麻利的收拾东西,一边小声询问。
“能。”
苏母弯下腰跟着一块整理,“外头只管让我们干活搞生产,旁的管的不严。”
只要不偷不抢安生过日子就不会出事。但也有逃跑的,被拉去地下关禁闭,不给吃喝,连上厕所都不允许。对这群曾经有身份的人来说,这样的惩罚比挨打还痛苦。
苏母余光看向灶房里那个水缸,水缸里是昨个儿子们下了工挑来的水,才用了三分之一。
这里的水也珍贵,不能浪费。
但今个女儿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那行,妈你是想吃米饭还是面?”苏桂兰见灶房里只剩下母女二人,才软下声音像是从前一般搂着自个妈妈撒娇:“我现在手艺很好,什么都会做。”
苏母倒是没有什么想法,她仔细想了想,考虑到外面的几个大男人,“焖米饭吧,建国那孩子累了一路,这个顶饿。”
苏桂兰没说什么,点了头,“那咱们再烧两个菜。”
灶房里只有一口锈迹斑斑的大铁锅,还有两个扁平的胖陶罐,陶罐表面很粗糙,隐约有些开裂了。
“这两个能炒菜能煮水。”苏母解释,“是你二哥从窑厂带回来了,他帮人干活换了点泥,自个捏了放进去烧的,挺好用的。”
苏桂兰眼里湿润,声音却依旧温和:“二哥手真巧,这陶罐一看就有福气,胖乎乎的,耐用。”
窑厂...
二哥从前割伤了手都要喊疼要她的糖吃,现在在窑厂里干活身上都已经脱皮了。
苏桂兰忽然想到在乡下听到的那句俗话,‘和泥省力气,脱坯嘣口子,装窑汗和泥,出窑脱层皮。’
现在的二哥,身上可不是脱了层皮。
“是啊。”说到这苏母也打开了话茬,“这里日子虽然苦但是有能耐的人可多了,我听你爸说好些都是外头的能工巧匠呢,当年见一面都不容易,只可惜现在...”都被关进来受罪了。
不过他们手巧的也有选择拿手艺换粮为家里人讨口饭吃的,但也都不容易。
母女两仔细聊着,仿佛要把这几年没说的话都说上一遍。
-
堂屋里。
四个大男人和一个小女孩大眼瞪小眼。
苏父和苏家两个哥哥坐在一边,阮建国和阮似锦坐在对面。
苏父的眼神大多都落在阮似锦身上。
软软香香的小姑娘,眉眼间和她妈妈小时候一样冰雪可爱。
苏父一瞧见这样的外孙女立马就想起当初抱着女儿的幸福画面,他想抱抱小孙女,可是身上脏兮兮灰扑扑的混着干活时流下的汗水。
他在面粉厂里干活,每天负责搬运那些没加工的小麦和玉米,负责加工的区域粉尘多,所以他的头发上身上都是灰尘,一如他现在的身份,始终蒙着灰暗的阴云。
苏璟宸和苏璟宇兄弟也是。
苏璟宇就不用说了,从头到尾灰扑扑的,满脸黑灰,都快看不清楚长什么样了。
而苏璟宸,作为大哥,看起来不是很脏,但他在窑厂里负责脱胚。
曾经那双手修长且骨节分明,指甲修剪的干净整齐,握着笔能写出一手人人夸赞的好字。
可如今那双手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口子,粗糙布满硬茧,指缝里全是泥灰,所以他除了搬东西的时候,那双手一直没有从身后伸出来,就是怕小妹看见。
此时几个大男人面面相觑,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阮建国也没好意思说让几人去洗漱,来的时候他就看见了,这院里没有水,干巴巴的,估摸着得出去挑水。
阮似锦心里直叹气,这里怎么比她刚苏醒的时候还艰难,她如今筑基修为,从前积累的手段让她抬眼能看到一些寻常人看不到的东西。
这会她也忍不住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