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换一双狗眼睛(1 / 2)
等待了大约半个小时之后。
苏语棠就带着俞晏升过来了。
一见到文泉,俞晏升显得格外高兴。
“嗨,又见面了!”
文泉神色一凝,略微表情有些僵硬。
脑子里情不自禁的浮现出之前发生的一些事情。
这个小姐姐的颜值很不错,但是她的拔枪术更牛逼!
每每回想,都让人不寒而栗。
当时要不是文泉强行顶住。
说不定现在,已经不是完璧之身了。
“你怎么在这里?”苏语棠环顾四周问道。
“刚刚跟朋友办完事,恰好路过此处。”文泉回答道,说话之际,下意识的摸了摸鼻子,人一旦有这个动作,那就是在说谎。
俞晏升眸光潋滟,兴致勃勃的问道:“王医生,我听语棠说,你有把握治好我爷爷的眼睛?”
“你爷爷的眼睛是个什么情况?”
“全部坏死了,失明都有好些年了,其中一只眼球更是被摘除了。”俞晏升如实说道。
“有没有请医生看过?”文泉问道。
苏语棠撇了撇嘴:“你这不是明知故问吗,肯定看过呀!”
“行吧,找个机会我去现场诊断一下,然后,再量身制定治疗方案。”文泉说道。
俞晏升迫不及待的说道:“今天行不行?”
“我这里没问题,看你怎么安排!”文泉抿了抿唇。
俞晏升激动不已的说道:“事不宜迟,那现在就走吧!”
俞晏升负责开车。
苏语棠与文泉坐到了后面。
两人说起了悄悄话。
“该说的我都已经跟晏升说了,接下来,就看你自己的表现了。”
“你都跟她说了什么?瞧她高兴的样子,似乎治好她爷爷的眼睛已经板上钉钉了。”文泉疑惑的问道。
苏语棠轻声说道:“其实也没说什么,我就是把魏叔叔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她。”
文泉大吃一惊:“换猪腰子的事你也说了?”
苏语棠压低声音喊道:“你当我傻呀,这个我肯定不能说呀,你要是想给人家换猪眼珠,就算我能答应,别人也不可能答应。”
文泉暗松一口气:“算你聪明,即便是要说,也得等我换完之后再说。”
苏语棠猛然瞪大了眼睛:“我勒个去,你难道真的要给俞国公,换一双猪眼睛?”
“不行吗?”文泉反问道。
“呃……”
苏语棠愣住了,无言以对。
过了好一会儿,才竖起大拇指说道:“你真牛逼!”
文泉呵呵一笑:“傻瓜,我是骗你的,我怎么可能会给俞国公换一双猪眼睛。”
苏语棠拍了拍起伏不定的胸脯:“吓我一跳,你要是真这么做,那也太丧心病狂了。”
她这一口气还没有缓匀。
文泉就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说道。
“猪眼睛确实换不了,东西太大了,塞不进,不过可以换一双狗眼睛。”
苏语棠眼睛瞪得大大的,满脸愕然。
这一瞬间。
她甚至以为自己的耳朵出现了幻觉。
不换猪眼,换狗眼,你这是什么脑回路?
“你就不能换点正常的玩意吗?”苏语棠吐槽道。
文泉摇头冷笑:“人眼确实是最合适的选择,可是谁愿意把自己的眼球拿出来给别人换?”
苏语棠沉默了。
对于文泉的离谱操作,她之前早就见识过了。
对方连猪腰子都能换,换一双猪眼睛,哦不对,应该是狗眼睛,又有什么问题呢?
“换猪腰子的难度更大,还是换狗眼睛的难度更大。”苏语棠好奇的问了一句。
文泉对此也不清楚,毕竟,他从没有试过。
所以,只能模棱两可的说道:“都差不多。”
苏语棠说道:“但愿你可以搞定吧。”
“看你这个样子,好像对我不怎么自信呀?”文泉眼睛瞄了苏语棠一眼,低声说道。
苏语棠没好气的说道:“就你干的这种事情,我很难对你有自信。”
文泉摇了摇头,并没有与之争辩。
因为说了也是白说,一切都得以事实说话!
大约一个小时之后。
俞晏乔带着文泉与苏语棠,来到了俞公馆。
俞公馆的建筑风格,是近代洋楼设计。
虽然没有那种奢华气派的造型,但是岁月沉淀的痕迹,却有一种令人走进历史的沧桑感。
“这房子不错!”
一走进院子,文泉忍不住夸赞了一句。
“当然不错,市场价五个亿!”
“这么贵,看上去面积也并不大呀。”
“你得看这在什么位置。”
“市中心,闹中取静,确实也能值这么多钱。”文泉微微颔首。
环顾之际。
一下子就注意到了院子里,那颗硕大无比的百年老树。
“这棵树应该有一百年了吧。”文泉问道。
俞晏乔说道:“三百多年了。”
树干上挂着一个环保局的牌子,禁止砍伐,禁止修剪。
别人看到这棵树时。
只会觉得很粗壮,很古老。
而在文泉的眼里,却是另外一番光景。
生机勃勃,灵气萦绕!
这棵树,显然已经不是一棵普通的树了。
而是有了一定的灵性,说不定,已经衍生出灵智了。
五个亿的房子,果然名不虚传。
有这么一棵树在,那怕再翻一倍,也绝对物超所值。
住在这里面的人。
只要没什么重大变故。
通常都能无病无灾,延年益寿。
难怪俞国公能活到九十多岁。
兴许,就是这棵树的功劳!
在院子里稍作停留,几人径直走入了内厅。
“叔叔阿姨不在吗?”苏语棠问道。
俞晏乔说道:“我爸妈不住这里,有时间才会回来走一趟,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保姆和护工陪伴着我爷爷。”
“小姐,你回来了。”家中的保姆一见到俞晏乔,便面露微笑的打起了招呼。
俞晏乔很礼貌的问了一声好,随之问道:“杜姨,我爷爷呢?”
“老太爷正在后院晒太阳呢。”保姆回答道。
俞晏乔说道:“我特意带两个朋友来见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