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退出历史的大辛(2 / 2)
直至到了六月,再也没有抵抗不降的城池,方才结束这一场冰冷的屠杀。
面对自己的城池守军的下场,穆正德短短十几天便白了头发,满头白发不见一根黑丝,仍旧待在皇宫被禁足的他,看上去毫无生气憔悴不堪。
他也想过跟国相一样,寻个自杀的方法,不管是白绫或者宫柱一死了之,可最终他没有这样做,他怕,他怕自己死了之后,他的皇家亲眷子嗣下场更惨,他想着自己活着甚许还能保他们一次。
七月,留下周放与李成率军驻守大辛国都后,吕长台先一步回了大余京都城,身为一朝之相,在大辛国归降以后,他有许多事情要与皇上商议,自不可久待在外。
八月初,随着大余皇帝圣旨的颁发昭告天下,诸多小国再次被震动,并隐隐有些担惊受怕起来。
这篇圣旨可是大余王朝自立朝以来,字数最多布绢最长的圣旨了,大概内容就是对归降后的大辛国做出处置,
之所以要把这些公告于天下,目的也是为了震慑大余周边一些蠢蠢欲动的小国,让他们知难而退,在对大余包藏祸心的时候,多考虑一下后果。
其大概内容如下:
今有大辛国国君穆正德归降于大余王朝,废黜国君之称号,册封为安大余顺王,于大余京都长宁城郊外赐地千亩,府邸一座,携家眷在其安度余年,余下皇亲国戚皆是长宁赐府邸一座,良田百亩,用于安度余年。
大辛国二十八城,留其十城为安顺王所有,两城赐予斯土旦国,其余皆划为大余所有,像土克城这些边关城池,皆被大余改了城名,正式归纳进了大余版图。
曾经大辛的国都辛里城,也被皇上改名为兴归城,意为归顺之意,并设立了监察司,有高平在其担任司丞一职。
原大辛国的战俘,全部废除军伍身份,皆充为劳役,从此各个城池不再有大辛人为兵,至少目前是如此。
对于各个城池的税收,全部高于大余王朝的百姓,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防止百姓筹钱造反,只有等他们只能解决温饱的时候,才能心甘情愿的老实下来。
另外原大辛国的所有神只,皆被毁去,民众不得供奉,余天昊更是在原大辛的各个城池,开始命人建立道观,让道家开始弘扬道家学说。
原大辛人不得再说大辛官话,建立私塾开始学习大余王朝的文字,废除皇室姓,并赐原住民百余字,为其选择作为姓氏,再整编入册。
进入大余长宁后的穆正德,整日也是不出府门,天天都是郁郁寡欢之态,也与五年后病死于长宁郊外,因其男丁子嗣在归顺之后皆意外而亡,他已无子嗣可继任王位,最终安顺王这个爵位被废除。
至于其他身在大余的皇室成员,王亲国戚等等,似乎是对大余的水土不服,短短几年之内,大部分都病死于府中,也有少数没有生病的。
不过运气也好不到哪里去,不是失落落水而亡,就是出门被马车相撞而亡,更有一位半夜起来出恭,跌落粪坑溺亡。
自始世上再无大辛国,当然了,以上安顺王穆正德,以及他王亲国戚的结局,这都是几年后的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