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手炉(2 / 2)
并且此物多为大户人家所用。
而在熨斗旁边还有一个更为精美的铜手炉。
这个铜手炉器型典雅、纹饰精美、提梁大气、铜质精纯,一看就是大家所制。
铜手炉出现在我国唐代时期,到明清得以发展盛行,又称袖炉、手熏、火笼,是旧时取暖的工具,白居易曾写诗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明清时期曾涌现出一批制炉名家,如张鸣岐、潘祥丰、赵太一、胡文明等等,他们精湛的手工,使得手炉也成为了精美的艺术品。
“大姐,这个是以前的熨斗,就是以前用来熨衣服的,这个我能收,边上的这个手炉您不一起卖吗?”
女人听丁卯解释方才恍然。
“我还以为是舀子呢,那个也卖,留着也没啥用!”
女人没说卖,他也不好意思拿起来细看,但既然说卖了,那他就不会顾忌了,立马拿到手上仔细的观察!
一边看着,一边还和女人说道:“大姐家境不一般啊!在过去普通人家一般也用不上这两件东西!”
女人叹了一口气,说道:“听说我婆婆家以前家境不错,不过我嫁过来后并没有看到啥好东西,听说都让我大姑子给拿去了,我也就看见这两个玩意!”
得嘞,想套其它东西的希望破灭了。
这件与常见红铜手炉不一样,是一件精炼黄铜所制的手炉。
方形的炉身,子母口,四壁开光錾刻庭园山水人物画,高山远水、亭台楼阁,表现了临江垂钓、携琴访友等场景,极具水墨之韵味,盖子同样镂刻庭园山水人物,诗意盎然。
提梁厚重大气,刻有福寿如意,壶身四角同样坠有如意云,款式有些模糊不清,丁卯还真没有认出来。
不过东西肯定是一眼开门,形制和工艺来看也必是名家制作,这就够了!
这些制炉名家中,丁卯还是较为喜欢胡文明和张鸣岐的作品,但这件明显不是。
张鸣岐属于国内最有名的斗炉作者,在当时人称“大彬壶、鸣岐炉”,便可见其地位。
而胡文明在制炉地位亦是颇高,但喜欢他的炉却与其名气无关,主要是他制的炉,尤其是这种手炉很符合丁卯审美。
“大姐,这两个一起给您300块钱成吗?”
女人,并没有直接答应,而是反问道:“不能多添点?”
丁卯为难的摇了摇头,说道:“大姐,少添点都不容易,多添肯定是没办法的!”
女人依旧不太甘心:“你看这个,黄灿灿的和金子一样,我估计里面都含金!”
丁卯无奈苦笑,说道:“大姐,这就是黄铜的,不信的话我车上有这种铜质的大钱,你对比一下就知道了,和金子不挨边!”
“那也不能你说个价就是个价,一口不让还,这叫啥买卖!”
听到女人的话,丁卯连忙赔笑:“大姐我可没说不让您还价,不过价钱给的挺高,您可别还太狠!”
女人这才又露出了笑容。
“那你说最高能给加多少?”
丁卯犹豫了一下,说道:“再给您添50块钱!”
“添100块钱!”
丁卯的话音刚落,女人就立刻开口!
“添80吧,添一百这个数不好听,再说您也得让我赚点!”
“钱好花,还在乎数好不好听,就添100!”
丁卯无奈的摇了摇头,说道:“我是真讲不过您啊!行吧!那就加100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