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郡侯:我的错,我认(1 / 2)
左昊心道,果然如此。
唐三藏、张龙、赵虎则看向孙悟空,等孙悟空说话。
就见孙悟空点头道:
“正是如此。那日恰逢玉帝巡查天下路过凤仙郡,看到你推倒斋天素供,唤狗来食,当即判你冒犯之罪。又说给凤仙郡百姓一线生机,在披香殿上立下三事,三事未解,凤仙郡便一直无雨。”
郡侯一听还有生机,赶紧询问:
“是哪三件事?”
“十丈高的米山,拳头大的鸡啄米。二十丈高的面,金毛哈巴狗儿舔面。一尺四寸长的金锁,手指头粗的锁梃,一盏灯焰燎锁梃。什么时候鸡啄米尽、狗舔面尽、灯燎锁梃断,凤仙郡即可有雨。”
“啊?”郡侯面色惨白,宛如头顶被雷劈中一般,咣当一下跌坐在地。
“这哪是一线生机,哪有一线生机啊。我一人犯错,为何要拿全郡百姓治罪?”
张龙和赵虎心中皆如此作想。不说郡侯此举对与不对,只说此事即便郡侯有错,也不该拿百姓的命来惩罚。三年无雨、颗粒无收,这得死多少百姓啊!
哪怕你要郡侯惨死,下地狱,也不该牵连无辜百姓不是?
唐三藏感叹:
“郡侯不该推倒供桌,哪怕唤狗来食供品有错,也不该连累无辜百姓。此事不是百姓所犯,只因郡侯管理整个凤仙郡,就让凤仙郡的百姓受苦受罚,这对吗?”
孙悟空笑道:
“对不对,你可问问左护卫。我只知,若是那菩萨的坐骑推倒供桌,唤狗来吃供品,玉帝保管不会惩罚。”
唐三藏缓缓点头。郡侯所做之事,比妖怪吃人要轻得多。不管是撤郡侯之职,或让郡侯成乞丐,皆可惩罚。哪怕让郡侯去死,亦比如今整个凤仙郡连年干旱无雨要好。
想到取经路上种种,唐三藏不禁感叹:
“怕又是我、连累了凤仙郡。”
左昊却道:
“非也,非也。法师莫要什么事都往自己身上揽,别人强加于你,莫要事事自己反思。”
“你们想想,类似推倒供品,或不让供品浪费之事,难不成只有郡侯做过,其他地方其他人就不曾做过?”
“上天若要罚,那些坏人作恶、妖怪吃人,为何不见上天惩罚?施罚者非上天,乃天上神仙、天庭玉帝也。他们代天而行,是上天赋予他们的吗?非也,不过是他们实力强大,能左右天下气运也。”
“取经路上种种,你还未看清?错不错,罚不罚,他们说了算。甚至天条天规,说改也亦能改。”
“为何凤仙郡会三年无雨?不过是因取经顺势而为也。深究而言,不过是百姓可欺也!”
唐三藏、孙悟空、张龙、赵虎齐齐一惊,如惊雷炸响他们脑海。
一路西来,左昊曾对他们说过,世间万象不过是谁的拳头大,谁就是硬道理。
为何百姓要被坏人欺负、要被恶人欺压、要被妖怪吃肉?
无非就是百姓弱可欺也!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家善被人破,国善被人亡。
人、家、国、天下,无不如此!
又听左昊说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只是实力强大,久而久之便视弱者为无物,成恶成霸成魔。可自身实力不强大,便又被那些恶霸凶魔欺负。要如何平衡?盘古破鸿蒙,开辟清浊成天地。像天一样行健,自强不息增强实力不受欺负。如地一般厚实顺承,愿意奉献滋养万物,以定心志,稳心性,方可不坠魔道,不成恶霸凶魔。”
“法师、大圣、张龙、赵虎,修心炼性,何为修天地?何谓与天地齐寿?不正是要学这天学这地吗?天地法则如朗朗乾坤浩照天下,一直如此,何需什么神仙天庭来管?人人修行,比如天地。人人如龙,仿效天地。哪里需要什么斋天祭天?”
“人人如龙,天地自然清浊自辩。见群龙无首,吉!”
轰隆!
又一声惊雷炸响。
不过,不在天上,不在人间,只在唐三藏、孙悟空、张龙、赵虎他们心中。
唐三藏喃喃道:
“我只知念佛经,不知深研易经。原来短短两句话,便已言明天地妙理,道明做人道理。”
孙悟空双眼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