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学习机横空出世(1 / 2)
这就考验沪上高层的能力和水平了。
另外也考验高扬的能力和水平。
而这发生在三年以后,还早着呢。
高扬从沪上离开后,直接去了番禹沙窝镇。
那里刚刚验证了一项专利技术。
来自于华强北电子城的一项小发明,电脑学习机。
早在1984年,高层就根据高扬的提醒,提出了计算机从娃娃抓起的口号。
但是实施起来很难。
电脑在华夏是高档产品,又很复杂,需要学习Basic语言基础。
推广学习计算机,别说成人了,难度极大,更何况是学生们。
华威科技研发的长城计算机,总算弥补了国内空白,并且还对标国际,是目前很先进的技术。
还出口创汇,但,国内消费水平太低,普及电脑路漫漫兮。
高扬忙活着纳不纳岛发展,一时半会把学习机这种利器给忘了。
幸好幸好,还有华强北,这个国内最大的山寨基地,具有很强的研发能力。
有个大学毕业生,叫段永平的,来广州日华电子厂报到上班。
一个破电子厂,半死不活的。
业余时间段永平就进入华强北环游,采买电子产品。
这里浓厚的创新氛围,吸引了段永平。
他也是个有为青年,想要在计算机领域做出贡献。
特别是高层提出来的计算机从娃娃抓起,吸引了他的目光。
从哪里开始呢?
华强北生产的游戏卡带,给了段永平极大的启发。
按说高扬研发的街机,包括电视对接的手持游戏机,应该会引导出来学习机。
很可惜,华威搞的都是高精尖,还真没有往学习机这方面考虑。
这就给了段永平一个巨大的机会。
游戏机改造一番,不就是妥妥的一个电脑嘛。
起码样子很像,有显示器,有输入设备,外观类似,逻辑都是一样的原理。
实现路径都差不多。
1986年,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的数量达到了27.4台,比1985年的17.2台有了一个显着的提升。
家家都有,而且是一定会有的电视机,作为学习机的显示器,这不就有了。
拥有电视机只是第一步,段永平想得更远。
如果能把设想中的学习机,配合电视机,以及家用磁带录音机,及软盘驱动器、专用磁带机就可以构成一个家庭或学校的学习系统。
那远比电视机带给家庭、孩子的价值大得多。
段永平越想越觉得根据目前的科技水平,研发学习机是一层窗户纸,一戳就破的事。
不用复杂的去学习软件应用,只要能实现几个功能即可。
基本的电脑操作,学会了打字、文档处理和基本的Basic编程,为以后的“电脑生涯”做好了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储备,掌握了当时电脑应用中的接近70%的操作,就已经很完美了。
在他的不断试验基础上,借助刚刚诞生的五笔字型输入法。
当然是拿来主义,直接用上。
就这样东拼西凑,学习机被他研发出来了。
其实最大的功能是玩游戏。
只是被他的宣传,是学习电脑技术的学习机,掩盖了游戏里的真相。
而想要推广出去,或者注册专利,段永平有个最大的缺陷,他没钱。
恰好华强北和华威有个收购专利的协议。
只要通过华威科技的验证,是新型专利,华威就出钱购买专利,或者可以合作。
段永平当然想赚钱喽,就把他研发的学习机,提供给华威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