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年春晚有故事(1 / 2)
高扬一家人最终全都回到了燕京过年。
还是在燕京过年有年的味道。
晚六点钟,兴华胡同六号灯火通明。
林琳和母亲忙活着做年夜饭菜,长公主高青佩带着高言高月在院子里放小鞭炮。
远处传来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清冷的空气中弥漫火药味,年味十足。
正堂边上的餐厅,李老爷子和高扬岳父两人,喝茶聊天。
到了七点五十,饭菜做好,开始年夜饭。
餐厅一角放着华威产的彩色电视机,十八英寸,画面清晰。
自从椿晚诞生,再加上电视机的普及,看椿晚同时吃年夜饭,再加守岁,成了新的春节惯例。
一家人做好,高扬岳父举杯:“又是一年过去了,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真好。”
话语平和,寓意深刻。
老百姓不就求个平安喜乐。
说话间,椿晚拉开序幕。
“改在体育馆啊,感觉画面太暗了。”
林琳是演员出身,一看就是懂行的。
“确实太暗了,黑压压的一片背景,人也看不清,没有近镜头啊。”
高扬也跟着附和,心里却想着陈冲。
好在没回来参加一九八五年椿晚,避免了那个“你们华夏”的尴尬话题。
也算保住了陈冲的清誉。
一家人看椿晚,吃着年夜饭,虽然有败笔之处,但还都看得津津有味。
今年可是来了无数大腕。
话说黄一河这位导演,他在进行艺术创作时,身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勇于创新。
继1983年,1984年两届椿晚都取得圆满成功后,1985年的椿晚,黄一河又想搞创新。
这一次,他将椿晚的演出场地,从央妈演播大厅,搬到了燕京工人体育馆。
这样做的目的,大概有两个。
一是燕京工人体育场,那宽阔的空间,更能体现央妈椿晚那恢弘大气的场面。
二是让椿晚演员,与现场观众面对面,也能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三,据说是看了洛杉矶奥运会宏达场面之后,感觉央妈演播厅太小气了,所以就想到体育馆里搞一场。
心愿显然是好的。
然而他却忽略最重要的两点。
一个是天气。
一个是硬件。
其实在体育场举办大型晚会和演唱会,取得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
但是这些晚会通常都是在春天、夏天和秋天所举办的。
却很少有在寒冬腊月天与观众见面的。
为什么?
因为燕京冬天太冷了啊。
硕大的体育馆内四面透风,当时又没有取暖设备,而椿晚一演就是四五个小时,这谁能顶得住?
所以1985年,很多观众原本是热情高涨地走进工人体育馆,准备与那些之前只在电视上看到过的椿晚大明星们,进行“亲密接触”。
然而却发现越坐越冷,最后大家都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谁还有心思去琢磨节目好不好看,演员美不美丽呢?
而且当时的技术条件也非常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