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骆驼在沙漠里,捡到了1枚蘑菇弹头(2 / 2)
不赚白不赚!
但是要有所迂回……
高扬思考一会,有了主意。
叶修听了后,目瞪口呆。
牛逼啊牛逼,原来做生意还可以这样玩!
既当了婊子又立了牌坊……
呸呸呸,话粗理不粗。
看来做国际生意,特别是军火生意,还真不能拿出来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那套,必须耍流氓啊!
叶修立刻把高扬的意见揉进谈判小组的最终意见里,向上汇报。
120亿美刀的大单,还是相当具有吸引力的。
当然了,高扬那个意见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面很快答复,同意该方案。
那么为何华夏会选择同意出售这一国之重器?
这就要结合当时华夏的处境来分析了。
在1983年,华夏的外汇储备总额也不过30亿美刀出头,全国一年的GDP也不过2000多亿美刀而已。
至于人均鸡的屁就更少得可怜。
而这笔交易的成交额高达120亿美刀,几乎相当于当时华夏外汇储备的四倍。
而且此时华夏正处于改开后的初期阶段,对外贸易愈发频繁。
这笔外汇的注入,无异于给当时的华夏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力量。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在八十年代,知识被贬值到一文不值的境地。
彼时有着这样的一句顺口溜:“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
这些顺口溜的形成,与当时的时局环境下,
“简单的体力劳动者要先于复杂的脑力劳动者进入市场经济”这一状况密不可分。
在这样的潮流的冲击下,华夏军工业也在八十年代迎来了一次寒冬,甚至做出了允许军队经商的决定。
比如成立于1958年5月31日的中核504厂,是华夏核原料的重要生产基地。
为华夏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第一艘核潜艇、第一座核电站提供了核燃料,见证了华夏核工业从无到有的过程。
但就是这么一座核工业基地,却在八十年代的时局里,做起了卖雪糕的生意。
“504大雪糕”从兰州走出,火遍大江南北。
除了兰州504厂,南京720厂也以“蝙蝠牌电风扇”而闻名。
在这样的环境下,可以想象一下,包头巾大户的这笔120亿美元的订单,给国内军工业带来了何等的振奋与鼓舞。
再加上外汇等因素,也就不难理解华夏为何同意出售东风导弹了。
包头巾大户特使闻听华夏最终方案后,愣了一下。
都说华夏人直来直去,很有原则,现在看来也很流氓嘛。
最后的结果,120亿美刀,当场支付,包头巾大户带回35枚东风三型战略导弹。
与此同时,华夏方配套培训人员也立刻赶赴中~东。
沙~特购买三十五枚东风战略导弹的消息,一经传开,立刻震惊了世界。
特别是中东地区国家,都特么老实了。
2700公里射程,中~东地区每一个领导人头上,都顶着一枚蘑菇弹。
是的,对外宣布的是购买的常规弹头导弹。
但是一年之后,包头巾大户就在沙漠里,捡到了1枚蘑菇弹头。
是的,就是捡到的!
没有任何标记的蘑菇弹头!
捡的?
你特么糊弄谁呢?
都知道是华夏方提供的,可毫无证据。
欧美国家特别是霉国,气的牙根痒痒。
木已成舟,却毫无办法。